建安六年,這一年對于大漢司空,不,應該是大漢丞相的曹操來說,是自建安以來略顯安寧的一年,也是曹操難得清閑些許的一年。
這一年關中和河北兩大強敵相爭于并州,曹操坐山觀虎斗,享受著漁翁的待遇,雖是他這位漁翁現下還沒撈到什么具體的好處,但在干戈日尋的當下,無事就是好事,不打仗更是一件大好事。
不過曹操也并非什么都沒做,他今年也做了不少事情。
如派遣曹仁都督于禁、樂進等驍將征討淮南,袁術雖是自淮南遁入海隅,但袁術麾下諸將還分屯于淮南各地,或占山為王,或割據郡縣,都是不安分的存在。
是故,淮南之地不怎么寧和,然在曹仁、于禁、樂進等人近一年的掃蕩下,袁術殘部雷緒、陳蘭一個接一個的敗亡,或降或死,淮南之地當下大體安穩了下來。
又如曹操以夏侯淵為徐州刺史,去收攏和分化泰山諸將,將原本名義歸順、實則獨立的泰山諸將納入到許都的管轄和控制下,真正做到掌控泰山、瑯琊等郡。
再有,就是曹操派遣使者分別前往荊州、江東,勸說劉表、孫策罷兵講和。
歷年來江東孫策打著報父仇的幌子,連年出兵攻伐荊州,劉表是苦不堪言,今年亦是不例外。
雖是曹操樂于見到這種情況,畢竟如此他就免去了南顧之憂,但到底曹操身為大漢丞相,總覽朝政,面對地方上的私斗,自然是要站出來,說上兩句漂亮話,來上一句‘林教頭千萬不要火并’的詞句。
再有的話,就是一些內政的建設了,曹操出任大漢丞相,以丞相的名義開府治事,把控朝政,名正而言順,天子徹底成為泥塑木雕,不得干預政事。
同時曹操不斷打擊大漢的忠臣,定要叫內外臣僚心向曹氏,不過令曹操煩惱的是,大漢養士四百年,忠義之士數不勝數,卻是殺不絕的。
何況,說來他曹操早年也是忠義之士,一顆赤心向大漢,為了大漢首倡義兵,討伐董卓的舊事到如今也不過十余年,只是曹操隨著不斷攀升的權位,心態發生了改變而已。
只是偶爾有那么一剎那,曹操想過蕩平天下后,歸政于劉氏,不過在考慮到霍光的下場后,那丁點的念想就飄然遠逝了,他可不想成為霍光,滿門無有遺類。
漢宣固然是一位明君,可霍光一事上,做的太絕,絕了漢室擎天保駕之臣的門路。
畢竟每一位權臣都會在想,若是效仿霍光,結局會不會和霍光一樣。
霍光做不得的,權臣的位置又不能父死子繼,也就只能行篡逆之事了。
不過篡逆之事也難行,關中有劉璋、河北有袁紹、荊州有劉表、江東有孫策,四境之內,強敵環伺,曹操惟有假借天子的名義小心應付,如何能去了自家的招牌,給他人以口實。
‘頭疼。’曹操每念及此,都感頭風欲要發作,從頭到腳都不太舒暢。
未來有煩心的事,眼下也有要應對的事,曹操于許都丞相府招來一眾謀士,商談起了并州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