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發現女兒漸漸熟悉了阿輝,沒有多少抗拒,也就是說阿羅可以認識更多人,想到這里的阿嬤心里多了幾分興奮,很期待女兒接受更多的人,要是能夠克服心理因素就好了。
但阿嬤后才發現女兒可以接受外人,但時間要很長,對方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做不到,女兒還是無法接受,就最終放棄這想法,女兒心理上的問題真的不好克服,還是慢慢來吧!
就這樣阿輝一次次過來,盡可能幫阿嬤做些事情,即使阿羅見到他不說話,阿輝也會特意給她打招呼,讓她漸漸熟悉自己。
一開始阿羅見到他時有些戰戰兢兢,不怎么說話,就如同小蝸牛一樣縮回自己的殼里,根本不怎么搭理阿輝。后來好了很多,開始慢慢接納阿輝。
人作為群居生物,即使阿羅心理上有問題,也不等于她喜歡完全一個人,阿輝的行動讓她慢慢接受了,她能夠和他說話,甚至后來會讓阿輝陪著她出門。
阿輝并沒有想要因為想要和阿羅母女打好關系就放棄學習,他努力抓住一切時間學習,而阿嬤找到一些復習資料,讓阿輝有了更多的題庫,在這個過程中阿羅和阿輝相處更多像是小伙伴。
三年過后高考報名時阿輝琢磨了半天自己要報的學校,發現自己對科學并沒有太多的天賦,而是更喜歡打仗,最終他考上了軍事院校,一去就是好幾年,但常常會寫信回來,阿羅母女則會寄食物和衣物過去。
有一天阿輝突然回來了,三個人相見時一開始有些陌生,阿輝變了很多,后來就發現阿輝不單單外貌變得更加硬朗,人也變得主動了很多。
阿嬤就發現那個男孩長成了男人,不再是有些靦腆的孩子,而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這一次回來是有企圖的。
阿嬤很快就發現了阿輝的意圖,他想要更進一步,想要做阿羅的男朋友,思索了半天的阿嬤決定打開窗戶說亮話,她不想兩個人結婚后又感覺不好,最終分道揚鑣。
離婚只怕對女兒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阿輝離婚后只怕還是搶手貨,而女兒卻連最好一個談得來的人也沒有了,別說什么夫妻離婚之后還是朋友,根本做不到!
想了半天的阿嬤決定主動出擊,就在阿輝再一次上門一起外出,她專門叫了一輛車,一行人就直接去了一個地方,阿輝有些奇怪,因為母女兩人還帶著一束菊花,這是什么意思
到了地方后阿嬤先下車,阿輝帶著幾分好奇跟著,阿羅則很清楚這里是那里,因為整個人有些肅穆,手里捧著那束花。
等到了一個坡下阿羅把花束放下,母女兩個人鞠躬,阿羅眼睛里出現了淚光,阿輝雖然不知道這里是什么地方,但還是跟著鞠躬。
阿嬤朝著阿輝說:“你過來一下,有些話我想要問一下。”說完就看了一眼有些猶豫的女兒,“阿羅就在這里多陪陪爸爸,等會媽媽再叫你。”
什么這里是阿羅爸爸的墳墓不能吧阿輝有些迷惑,因為這里完全沒有任何標記,根本看不出來墳墓的痕跡,一時間他還以為自己遇到了和一代天驕一樣的墓陵,不應該吧現在還有這種規格的墓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