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則不行的話就加工一下,不要粗加工。
而是學會怎么深加工,這樣子才能有更高的價格賣出。
當然阿梨提醒他們注意環境保護,種植時需要打農藥時也要選好適合的農藥,絕對不能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
如果可以盡可能采用別的方法防治蟲害,因為隨著生活的富裕,人們更注意食品的安全性,要是注意的好,可以賣更多的錢。
在阿梨送出一整套的發展策略后,讓寨民們找當地的官員進行一下評估,還希望寨子的人將來可以聯合更多的寨子一起發家致富。
這種想法是因為只有一個寨子富裕并不好,會引來不少人的羨慕嫉妒恨,有可能引來算計,不如讓更多寨子加入進來,做大做強,也就有了更多抗拒外力的本錢。
寨子里的人又找人做了一下評估,說是很有用,可以試一試,但對方還是告訴了寨民,現實要比理論殘酷,一個不好就會背上負債,寨民們沉默了良久,不知道該不該做。
后來有寨民找到了阿梨,說起來他們的為難,阿梨想了一下,拿出來一百萬投資寨子,進行特色種植。
新的發展讓寨子的人生活狀況有些好轉,不少在外打工的人紛紛回家。甚至他們發現自己生活情況會更好,再也不需要外出打工。
可以說這些行為讓阿梨在寨子里有了足夠的聲望,一旦阿梨有什么事情找人幫忙,寨子里的人就很樂意配合。
之所以對寨子里實話實說,一方面是阿梨沒有什么家丑不可外揚的想法,為什么不能外揚阿爸是怎么淪落到哪一步的
總之那些欺負過阿爸的人,一個都不要想跑,別想在寨子里有什么好名聲,不然她為什么拿出一筆錢投資為什么會找關系給寨子的產品找銷售渠道
縱然陸知青夫妻兩個人,這一輩子不會再回寨子里,不會在意,阿梨也不能讓他們在曾經當知青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名聲。
寨子里的人雖然見識不多,但也不傻,在知道了黃國輝并不是黃家人后,寨子里的人一時間都議論紛紛,要是兩個孩子的身份被換了,會是誰換的
也有人恍然大悟,怪不得黃家人不待見黃國輝一家人。
等接到了阿梨委托他們想想黃家人當年是怎么對待阿爸時,紛紛開始了回憶。
大家相互映照著回憶了一番,確定不是假的后才告訴了阿梨,說是黃家夫妻兩人一開始對阿爸并不怎么太漠視,不怎么關心,寨子里孩子多的人家,都是這樣對待自家孩子。
因為家里孩子多了就不稀罕,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處處要花錢,作為大人光忙著干活,為了活著而奔波,每一天都活得很累,自然沒有什么心情伺候孩子。
大一點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很小年紀就開始做家務,負責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都是那種放羊式養孩子。
寨子里的人還記得到了黃國輝五歲時,就變得極其不待見第五個兒子。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就狠狠揍了一頓孩子,當時是阿洪爺爺制止了,說:這孩子難道不是你們的孩子
經過這一次后黃家老夫妻才不怎么打人,但喜歡罵人。
好在孩子大了一些能夠開始干活,再加上寨子的老人幫著才活下來。
知道這個情況阿梨不得不懷疑一件事:黃家夫妻應該是在自己阿爸五歲發現了換子的問題,那么問題來了他們是怎么知道的到底是誰說的
可惜這是猜測,沒有什么實證,萬一就是拿這些證人的話去問最大的嫌疑犯——后奶奶,對方完全可以說:我們根本不知道怎么一回事,都是你自己猜的。
雖然這個回答很無賴,但又說不出來什么不對,有時候只要臉皮厚,心狠的話可以逃避自家的責任,或者對方根本不會認為是自己的責任,在對方看來不過是踢開一個絆腳石而已。
至于阿梨覺得黃家夫妻就是有嫌疑,也不多,黃家老太婆會很高興讓堂妹的孩子過不好的日子,但黃家老太太和堂妹的感情很差,自己又剛剛生完孩子,她不可能去堂妹家。
因此阿梨更懷疑是另一個女人——如今的繼奶奶換的孩子,至于換了之后陸知青是否知道,阿梨也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