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他成婚的諸葛玲瓏乃是太岳峰親傳,崔靈鶯乃是崔氏的四靈根苗種,都是身份不凡。
因此,這一次青玉崖上十分熱鬧。
婚宴酒席,更是分成了四個檔次。
第一檔次,便是在陳氏主宅大堂內擺下的幾桌。
唯一一位參加婚宴金丹修士太岳上人單獨一桌,其余是太岳峰師兄們一桌、崔氏家主和長老們一桌、陳寧泰等陳氏重要族人一桌,還有來自上官氏、宇文氏、宗門的筑基弟子、以及其他筑基期修士拼了一桌。
當然,陳氏這一桌的主位留給了英靈陳玄墨,家主陳寧泰和陳寧卓,分坐左右。
陳玄墨雖然沒法吃,但是坐著湊湊熱鬧也挺開心。
值得一提的是,金羽靈鶴本應坐在崔氏那一桌,但它似乎不太樂意,因此,怕當場激化矛盾的陳寧泰,索性給它也單獨開了一桌。
而陳氏主宅的內廣場上,則是擺了有上百桌,分成了上桌區和普通區。
上桌區坐的都是陳氏族人,陳氏各姻親家族,或是來道賀的宗門煉氣弟子、或是其他家族的煉氣子弟等等。
至于普通區,那都是來自陳氏治下的滄夷衛、臨海衛內的附庸家族,陳氏的一些重要的旁支族人等等。
此外。
陳氏還在陳氏主宅外,剛修好的青石廣場上擺了上百桌流水席,那是給前來幫傭的陳氏旁支族人、家丁族兵們準備的,當然,更多的是用來招待那些不請自來的各地散修們。
如今臨近佘山坊市開集日子,各郡不少散修都在佘山附近活躍,聽得青玉崖上大婚消息,不
少人趕過來道賀,并打打秋風,蹭一頓好吃的。
家族內廣場的普通席中。
陳氏附庸家族中的臨海李氏、臨海孫氏,被歸并為了一桌。
“李老爺子,您這身體還挺硬朗啊。”在沿海擁有一條水行下品靈脈,并開設了臨海養魚場的孫氏家主,拱手笑著和對面打招呼,“咱這可是有些年頭沒見了。”
“可不是么。”已經滿臉褶皺,仿佛快要行將就木的李氏老太爺,也是笑瞇瞇的拱手還禮,“不過,我可是聽說了你們孫氏這些年發展不錯,靈魚養殖和海捕船隊的產出都不少。”
“哈哈,這是托了雨靈夫人的福。”滿頭銀發,皮膚黝黑的孫氏家主笑著說,“多虧了她老人家的聯合漁業計劃,進行魚苗統一孵化,靈魚統一銷售,以及聯合海捕等策略,我孫氏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不過,你們李氏也不錯啊,聽說你們家里產出的紫靈竹,也都被陳氏統一收購,給出的價格可不低。”
“哈哈,托芊芊夫人的福,我們家的紫靈竹被納入了陳氏煉器產業的原材料供應體系之中,芊芊夫人還請宗門長生谷的修士,幫我們梳理靈脈,優化種植流程,如今啊,我們李氏的年產出已經超出了當年一倍有余。”
兩人談笑風生著,均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模樣,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當初他們都是臨海白氏的附庸,剛依附陳氏那段時日,還曾害怕過陳氏對他們敲骨吸髓。
卻不想,依附陳氏治下后,這日子反而一年比一年好了,家里擁有靈根的孩子們,也能得到比較充分的培養,而他們越優秀,就越容易娶到優秀的老婆,從而間接提高子孫后代們的靈根幾率。
如此一來,家族自然而然就會踏上越來越旺盛的道路,說不定有朝一日,他們也會成為筑基家族。
不過。
他們高興歸高興,卻依舊忍不住對上桌區投去羨慕、憧憬和仰望的眼神。
陳氏現在可真是興旺發達了,連清河上官氏、河北宇文氏這樣的金丹上族,都派了筑基老祖和精英弟子前來道賀,聽說陳氏主宅的大堂內,還坐著一尊金丹修士!
“要說羨慕啊,我最羨慕的還是經營靈藥山莊的滄夷楊氏了。”孫氏家主向位于上桌區的滄夷楊氏那一桌投去了羨慕的眼神,“當初家里出了一個四靈根,他們果斷把人嫁到了陳氏!現在陳氏發達了,靈藥山莊也跟著水漲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