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雯再怎么側耳聽,都聽不見里面在說些什么,估計被用什么手段隔音了,她只得悻悻然離去。
回去后,她就碰到了游玩回來的陳信達,姐弟倆將那壺殘茶煮了又煮,喝得實在沒味了,就煮了一鍋茶泡粥,美滋滋的吃了一干二凈。
如此,時間又是過了兩日。
這一日。
正是佘山坊市十年一度的大集第一天。
相較于四十年前,佘山坊市的規模一擴再擴,如今的佘山坊市單就規模而言,于河東郡范圍內也就僅遜色于弈仙坊市了,而論起熱鬧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弈仙坊市一大籌。
根據往年的傳統,合營佘山坊市的三個筑基家族會用年輕一代的擂臺切磋賽來為大集熱場。
只不過,幾十年過去,曾經單純為分出勝負而設的單人切磋賽幾經演變,已經變成了諸多年輕人展現自己的舞臺。
但凡年齡在十五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的三族之人,都可以報名參賽。
如此有趣又熱鬧的活動,自然惹得不少人專程趕過來觀看切磋比賽,順便支持一下菠菜業,再順帶購買些便宜而用得著的貨物,為坊市崛起而添磚加瓦。
一大早。
太陽才剛升起沒多久,多次擴建后變得愈發龐大的比賽場地外,就已經圍滿了不少人,遠處更有人群不斷涌來,不過半個多時辰,周圍已經人山人海,彼此間摩肩接踵,好不熱鬧。
隨著佘山坊市名氣不斷擴大,來客們早就已經不局限于河東、東海兩郡。
這些人里不乏有來自于較遠的【齊北郡】、【河北郡】、【清河郡】、【丹陽郡】,甚至于【河陽郡】也有不少散修和小家族過來趕集。
為此,陳氏不惜出動了三條武運靈舟,在各地來回穿梭擺渡,盡可能給距離太遠,不方便自行前來的商販、顧客們提供價格低廉的擺渡服務。
這個主意自然是來自于陳玄墨。
上一世,他曾經見過一些大型賣場擁有自己的擺渡車,專跑較遠的鄉鎮農村來回擺渡接送顧客,借此大幅度提高人氣。
佘山坊市稍一學習模仿,就取得了不菲的效果,讓原本人氣就很旺的佘山坊市再增了幾抹色彩。
日頭漸升。
不知不覺間,擂臺上已經站滿了三族參賽的年輕一代。
他們個個昂首挺胸,精氣神飽滿,并自覺地分列成了三個隊伍,其中數陳氏人最少,只有區區十一個參賽者,鄭氏有十七個,趙氏人數最多,達到了足足十九個。
參賽者總計達到了四十七人,為歷史最高。
陳氏人數最少也正常。
原本陳氏立族時間就是最短的,起步晚,族人自然較少,而眼下參加比賽的年輕人們,多數都是在陳玄墨死后十幾年到二十幾年間出生的。
那段時間,正處于族人們心態轉變初期,“無玉牌不生育”的生育觀念逐漸在族內成型,但當時族內的紫氣玉牌數量非常有限,族人們便選擇了少生優育。
壞消息是,以前一對夫妻一輩子往往會生育五六七胎,而現在一對夫妻前后生育三個幾乎就頂了天了,生育率下滑得十分厲害。
好消息是,隨著紫氣玉牌普及,一對五靈根夫婦生出沒有靈根資質后代的幾率變得極低極低,使得陳氏年輕后裔中的“含根量”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