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如果放在其他地方,比如放在向東20公里的伊朗境內,會非常合適,但放在伊拉克這邊,并不合適。
因為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條大河存在,一旦深水碼頭部署,深水碼頭棧橋勢必會阻攔兩條河流帶來的泥沙。
讓泥沙在海灣快速沉積。
最多5年,深水碼頭又會變成淺水碼頭。
至于第二個方案,制造幾艘大型絞吸挖泥船,把這片海域,挖開!
硬生生挖出一個深水港,再做幾個沉井阻攔泥沙,就能讓碼頭免受泥沙沖擊。
思來想去,林語決定用第二個方案,因為這樣省時省力,畢竟,在岸上打樁,修建港口,比眼巴巴的跑到深水區,更方便。
至于絞吸式挖泥船,現在技術不夠,但是,有挖沙船,這里土質松軟,都是泥沙沖擊,在江河中行駛的挖沙船就夠了。
一艘船不夠,那就上十艘,十艘不夠就上一百艘。
大概估算了一下,林語赫然發現,如果用這種方式,還能再省不少錢。
“哎!”感嘆一聲,他用相機,將周圍的照片拍了下來,隨后登上車,讓康世凱開著車,沿著海岸線前進。
林語就會停下車,然后拿起車上的洛陽鏟,在海邊的土地上,瘋狂向下敲洛陽鏟,取出地下的泥土,拿在手里把玩拍照,然后繼續前進,繼續敲洛陽鏟。
不知不覺,伊拉克60多公里的海岸線,就被林語全部看完,同時,他也在心里,布置好了相應的建設方案。
先來一手束水沖沙,調整泥沙的方向,讓兩條河攜帶的泥沙撞向科威特的沃爾拜島,降低下游泥沙壓力,然后,泥沙開挖和岸邊港口建設同步進行。
兩年的工期,綽綽有余。
把這個想法在筆記本上記下,林語就招呼隊伍往回走,現場踏勘,該看的都看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一切付諸實踐。
但是,這支隊伍沒走太久,就和另外一支隊伍迎面撞上,看著隊伍中最前方的那個神父,林語眼中滿是好奇,打量許久,他才終于確認,那個神父,絕對不是華夏人!
要么是韓國人,要么就是日本人。
讓隊伍中的士兵過去了解了一下情況,易卜拉欣湊到林語身邊,小聲問道“話說,為什么你們國家的人,會帶著我們國家的人,來反對你建設港口?”
阿拉伯語有些繞口,把這句話重復了兩遍,林語才發現問題所在,他指著對面那個神父,滿臉驚訝的看向易卜拉欣,質問道
“親愛的易卜拉欣先生,誰告訴你,對面那個長相猥瑣的家伙,是我們國家的人?”
“韓國不是你們的地盤嗎?我看地圖,那一大塊好像都是你們的!”易卜拉欣很認真的問,看著他那雙清澈的眼睛,林語忍不住哀嚎,這又是一個9年義務……
呃呃,不對,伊拉克沒有9年義務教育。
這就是一個缺乏地理知識的漏網之魚!
用力搓了一下太陽穴,林語捂著額頭問道“易卜拉欣先生,我想問一句,您,看的是那一版地圖?”
“家里傳了好幾百年的那個地圖!”
(本章完)
inf。in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