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這個不幸的消息,從亞洲方向剛剛進入蘇伊士運河的船各自向自己的船東匯報消息,然后準備掉頭,退出蘇伊士運河,繞道非洲好望角。
也許是賺錢心切,也許是技術太菜,一艘裝滿石油,準備前往歐洲的船,在離開蘇伊士運河途中,很突然的一頭扎到河邊,擱淺了。
這艘船的屁股,也在慣性的作用下慢慢向前,強行推著這艘船,將整條運河堵死。
于是,這條運河就被兩艘船,從兩頭堵死。
而整條運河長達150多公里,整條運河里,有數以百計的船,正在等候通行。
這兩頭一堵,這數以百計的船只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巴巴的等在河道里。
很快,蘇伊士運河被堵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
那些因為黑海糧食通道被堵而陷入焦慮的國家,在聽到蘇伊士運河也被堵上之后,所有人都是眼前一黑,直接就暈了過去。
這可不是1+1=2那么簡單。
這是1+1>2!
伊朗,就是這樣一個面前一黑的國家。
因為地理氣候,再加上國家治理的原因,伊朗的糧食自給率一直都不高,除了自己國產的糧食,剩下的大部分糧食都需要進口。
最開始親美的時候是在阿美莉卡購買,后來親蘇之后就是在蘇聯。
蘇聯解體后,主要就從俄羅斯采購。
雖然俄羅斯到伊朗陸地最近的地方只有200多公里,并且在里海上,屬于實質上的鄰國。
但從俄羅斯采購糧食回伊朗,最方便的路,依舊是從黑海出發。
從俄羅斯黑海港口新羅西斯克出發,途經土耳其,穿過愛琴海,然后從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穿過亞丁灣進入印度洋,最后又繞行到阿巴斯港。
選擇這樣一條路線。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其他線路運載能力不夠。
二者之間的里海屬于封閉海洋,沒有大船,運載能力不夠。
在陸地上,俄羅斯到伊朗中間,隔了一個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的總統,是一個非常清醒的人,他很清楚,阿塞拜疆要發展,離開歐洲可以,但不能離開俄羅斯,否則阿塞拜疆會倒大霉。
所以阿塞拜疆對俄羅斯的整體態度,是屬于親近,但是又沒那么親近。
俄羅斯對于他們這種態度自然是樂見其成,只要不給自己添亂,那就是好兄弟。
所以,也沒有對阿塞拜疆投入太多的關注。
在俄羅斯到阿塞拜疆,到伊朗這一段距離上,雖然有陸地公路連接,但運載能力非常堪憂。
此時此刻的德黑蘭,一群包裹嚴實的伊朗人,互相看著彼此,同時還壓抑著臉上的憤怒。
在他們正前方,是一個看上去50多歲的人。
這個人,就是伊朗國家牲畜事務后勤公司的董事長,塔里。
被一群人盯著,塔里感覺自己就像那是案板上的羊,正在等待其他人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