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忙碌中,崇禎十五年十月,戛然而至。
十月的青州,早晚溫差極大,小冰河時期的天氣,異常的惡劣。
鎮海堡新城的修建,已經幾近尾聲,為了趕時間,李勝雇傭了超過一萬人筑城。
在大量水泥的輔助下,新城城墻進度已經幾近完工,并且在原有五米的高度上,增加了一米。
這段期間,衛所,都司,巡撫衙門都派過人過來調查,都被李勝白花花的銀子給打發走了。
用錢打通了關系后,鎮海堡的再也沒有遇到任何麻煩。
“按照里說的,韃子現在已經集結完畢,十一月初就將越過長城,再次入關,可是這件事,我該報上朝廷嗎?”
李勝訓練完畢,領著董大力,來到了外城城墻上視察,一邊逛著,一邊思慮。
“我若是報上去,又怎樣讓朝廷相信呢?在崇禎皇帝,朝廷大臣眼里,我充其量也不過是小小的衛所百戶而已。”
“吁…”
長吁一口氣,李勝站在已經修好的北城門上,有些憂慮。
“二娃,在憂慮些什么?”
不知什么時候,李大勇也走上了城墻,董大力識趣的站開了些。
“爹。”
李勝輕輕的喚了一聲。
“怎么,是為建虜的事?”
李大勇找了塊石頭,坐了下來。
“根據情報,建虜各部,已經集結完畢,約莫著這月底,韃子就該入關了,而且行軍路線,我也知曉的八九不離十了。”
“什么,連路線你都知道了,這是什么商人,神通這么廣大?”
李大勇驚訝的站了起來,他發現,自從李勝被雷劈過以后,驚訝就沒有斷過。
“兒子現在憂慮的是,這件事,到底上不上報給皇帝,若是報上去,又怎么取信于朝廷。”
李大勇粗人一個,論打仗還行,說這些,也是沒什么辦法。
“二娃,爹還是覺著你應該報上去,不過這件事最好是直達天聽,否則,毫無作用。”
李大勇對于那些文臣,可沒什么好感,本事的確不小,卻壓根沒用對地方,成天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不管百姓死活。
若不是他們,盧大帥,也不會慘死韃子之手。
李勝點了點頭,心里還是決定,將此事,報給崇禎。
不過具體怎么報,還得好好思量思量。
袁家跟當朝首輔周延儒有些關系,不過這周延儒,可不是什么好人。
這事,還真不好辦。
不過眼下有一事,倒是得立即安排了,
情報部門。
后世李勝最愛看的就是諜戰劇了,也深知情報的重要性,往往可以決定一次戰爭的成敗。
而眼下,鎮海堡是要銀子有銀子,要人有人。
而且李勝心里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
副百戶周繼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