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當時的德王朱由樞及其所有直系王室,全被建虜擄走,十五年二月,已經病死于關外。
現在的德王,乃是紀城溫裕王一脈的朱由櫟,而李勝剛剛看到的,就是朱由櫟的庶子朱慈煬。
而德王一脈,在濟南的名聲,都還不錯,濟南城破之前,德王朱由樞,也是出錢出力。
“走吧,沒什么好逛的,咱們還是去巡撫衙門,完事后,趕緊回鎮海堡。”
濟南的街道,李勝實在沒什么繼續逛下去的興趣了。
到了巡撫衙門,邱祖德仍然在為濟南城墻的事發火,他可不知道建虜要入關的消息。
發火是因為城墻多處破損,倒塌,導致濟南城里的治安變得極差,來不及抓捕,犯人就逃出了城。
實在是令邱祖德頭疼。
聽說李勝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連忙將他接到了堂上,一番交談過后,再見識了李勝帶過來的水泥,邱祖德甚是滿意。
濟南城墻大體上還是完好的,只是一些破損,倒塌而已。
用上水泥修繕,最多半個月,濟南城就可以修復完畢。
修復過后的城墻,強度甚至會超過以前。
更令邱祖德滿意的是,李勝既不要銀子,也不要升官,只需要邱祖德發出公告,凡是在籍的匠戶,皆可前往鎮海堡做活,各地官府,巡檢司,不得阻攔。
就這個要求,邱祖德簡直求之不得,既解決了城墻的問題,也解決了各地工匠的問題,一箭雙雕。
怕李勝后悔,邱祖德連忙動筆撰寫公文,蓋上巡撫大印后,發往山東各地。
最后甚至催促李勝趕緊動身返回安排運送水泥。
不過這運送水泥的擔子,李勝也說了,鎮海堡大部分官兵都已經出去剿匪,根本沒有多余的人,邱祖德只好安排青州左衛的人負責了。
一切辦妥,李勝馬不停蹄的,準備趕回鎮海堡。
崇禎十五年的十月,本該是剛入秋的天氣,卻寒冷異常。
特別是騎馬趕路,一跑起來,一股股寒風,拼命的朝著人的鼻孔,嘴里鉆,讓人十分難受。
一隊百余人的官兵,出了濟南城后,一路朝著東邊疾馳,半個時辰不到,就到了濟南城外一個叫洪家集的地方。
李勝停下馬,聽著夜不收的匯報。
“指揮使大人,前面有人正在打斗。”
“哦?可看清是何人?”
“一隊像是官軍,只有百余人,另一隊應是匪宼,人數眾多。”
夜不收如實回答。
“走,去看看。”
李勝帶著的可是自己手下最精銳的騎兵百戶所,眼下鎮海堡正四處找尋著匪宼蹤跡,遇都遇見了,正好去會會。
還未見到人,廝殺聲就傳到了李勝耳朵里,大老遠的,就聽見有人在大聲叫囂著。
“弟兄們,咱們這次可是遇到了個大魚,德王府的小王爺,抓了他,咱們弟兄可不愁吃喝了,給我殺啊!”
又是德王府的小王爺?
李勝雙目凌厲,慢慢靠近,終于是看見了廝殺在一起的兩隊人馬。
官軍百余人,已只剩四五十人,且團團圍住中間的少年郎,奮力拼殺。
少年郎被保護在里面,看不清楚。
而官軍周圍,則圍著上千的匪寇,兩軍間接,砍殺聲不絕于耳。
明眼人都看得出,官軍落敗那是遲早的事。
“大人,也就一兩千匪寇,兄弟們早就手癢難耐了,大人只要一聲令下,我帶著兄弟們沖殺一陣,保證擊潰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