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堡指揮使官衙內
三十多名鎮海堡武官,齊座一趟,端坐著,李勝則站在輿圖前,手拿著長棍,說著。
“命令即已下達,各營就趕緊下去準備,兩個時辰后,拔營。”
李勝說完,武官們紛紛回去準備,董大力,王楚,張二河三人留了下來。
王楚,張二河兩人自從剿匪以后,李勝發現在軍事方面,王楚還不錯,張二河實在不是這塊料。
所以便沒有再給張二河擔任軍中實職。
王楚呢,則是在剿匪中受了些傷,在堡中干些輕松的事。
王楚負責農事,張二河則負責后勤。
這次議事,將他們叫來,也是有事交代。
“這次出征,大力,王楚跟著我一起去,二河,你留在家里,跟著我哥,好好守家,擴建的事不要落下了,另外,條件成熟的話,城外尋個地方,將水泥廠的規模擴大一點,水泥太緊缺了。”
如今不止擴建需要用水泥,修房要水泥,還有一個地方,需要大量的水泥。
臨淄,上次圖爾格領軍屠殺過后,城墻也被其四處毀壞,若是要修復,也需要不少的水泥。
至于為啥去管臨淄,那地方產煤啊,這玩意單價雖低,但扛不住量大啊,家家戶戶都要用的消耗品,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董大力有些興奮,最近幾次大的動作,他都沒有輪的上,這以后有了李誠坐鎮,大人肯定不會把他再留守了。
王楚身子也恢復的差不多了,管些農事,著實讓他乏味得很。
“勝…大人,那我在軍中干點啥?”
王楚差點勝哥彪了出來,望了望張二河,這貨每次口誤都得懟他。
“各營長,副官都已經定了你也不好橫插一腳,這樣吧,你去督戰隊吧。”
眼下的確沒有多余的位置給王楚,只能過段時間擴軍以后了。
這督戰隊,那就上不了前線了,王楚心里有些失落,不過還是大聲遵命。
說完,李勝準備轉身回后衙準備,忽然想起了一事,對著張二河說道。
“前衙空地上,我曬了些蜂窩煤,兩三天后…記得收一下。”
“是!”
………………………
大軍出動,鎮海堡不少百姓涌到南城門口,送別大軍。
畢竟里面有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
李誠和孫普也帶著留守的文武,列隊在南城門外。
三千多人,旗幟鮮明,甲胄明亮,步伐整齊,氣質昂揚。
行進中,眼神不斷的看著兩旁街道,看看是否有自己的家人。
軍有軍規,看見了也只能點點頭而已。
出了城門,李勝沒有下馬,朝著大哥點了點頭,該說的都說了。
這一下,鎮海堡十三個營征戰在外,留守的,有三個營,守城是沒什么問題的。
就算不夠,城內還有數萬百姓呢。
出了鎮海堡后,由于這一路上都有可能遇到清軍,所以李勝走的很慢,以便保持足夠的體力面對。
整個一營一大半的騎兵被當做了夜不收使用,圍繞著大部隊,偵查。
三個營都裝備了后鏜槍,正面遇上韃子,是絕對不慫的。
就怕被清軍偷襲,來不及反應,施展不開。
李勝已經將防線拉至昌邑一線,不出李勝所料,一直到昌邑,都沒有遇到一個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