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三月
天氣已經逐漸回暖,各州府的復耕準備都已經準備妥當,而鎮海堡外十來畝的土地上,紅薯長勢非常的好,這里將作為整個山東北部的種苗基地,為山東北部各州府,提供紅薯種苗。
而南部的種苗基地,則在兗州曲阜,對,就是沒收的孔家那片地上。
孔家新任衍圣公,那是李勝找出來的傀儡,對李勝的話言聽計從,為了更高的幫他樹立威信,還專門從鎮海軍里調了一個裝備了新式燧發槍的百戶所供他調遣。
那些不服的孔氏族人,紛紛是“心服口服”。
看著眼前綠油油的一大片,李勝心里非常的高興,前世也看過一些歷史,書里每次寫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時候,他都會嗤之以鼻。
老套路了,就不能寫點新穎的嗎?
但是當李勝真真切切的來到這明末的時候,才是深刻的體會到了糧食的重要性。
但凡能有一口飽飯吃,明末的人連命都舍得出賣。
要改變這亂世,首先得解決大家的溫飽問題,肚子飽了,才有腦子去想其他事。
地里每一畝地,便會有一人負責照看,鎮海堡找來的,都是一些有經驗的老農。
李勝帶著王得仁,董大力兩人,隨意的走到了一塊田邊。
“老伯,老伯,這邊…這邊…”
李勝朝著田里的一名老者喊道,那名老者直起身,發現是幾名官老爺,連忙小跑著來到李勝跟前。
老農僅穿著一套麻布衣服,由于常年的勞作,臉上曬的黝黑。
正準備跪下行禮,被李勝一把拉住了。
“咱鎮海堡可不興這個。”
“老伯,這塊地的紅薯,一直是你在打理的嗎?”
“回這位官爺的話,這畝地的紅薯,從堡里取來種苗開始,一直都是小的負責打理。”
老農微微躬著身子,恭敬的回答著,這三位官老爺他可惹不起。
“過程可還順利吧?”
李勝看著眼前的這塊田,再看了看隔壁的那塊田,眼前這位老農種的紅薯,明顯要好上一截。
“順利,可順利了,這鎮海堡里的苗子啊,比咱以前種過的苗子好上太多了,其實壓根就不需要咱來照顧,這苗子命硬的很呢。”
一說到自己的老本行,老農說起話來,臉上也泛出一些笑容。
“哦?老伯,聽你這口氣,你以前是種過紅薯?”
李勝被勾起了興趣,怪不得老農的這塊田,要比其他幾塊茂盛的多。
“小的以前在嶺南待過一陣,種過,不過他們叫番薯,不叫紅薯,這苗子,也沒有咱這個好,長出來的葉子番薯還略微有些毒性,苦澀。
咱去取苗子的時候,聽主事的說,咱這個紅薯苗子,不僅沒毒,還帶著甜味,就連藤尖,也能摘下來炒個小菜,味道美極了。
不過咱也是聽主事說的,還沒那個口福吃過呢。
主事說了,這些都是做種苗的,可不敢隨意禍害了。”
老農老實的笑了笑,手掌不停的在后腰搓著,眼睛時不時的看一看地里的紅薯藤,充滿了向往。
“好勒老伯,你先忙,咱幾個再轉轉。”
李勝拍了拍老農的后腰,笑了笑,剛走出幾步,回頭又說道。
“等種苗配完了,這葉子你就摘一下炒個小菜試試老伯。”
“那怎么行,主事大人可是會罵人的。”
老農搖了搖手,頭也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