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又是一串解釋,起義軍們勉強接受了這個事實,清軍將至,還是盡快布置防御的好。
戰壕是第一道防線,而城墻可能就是第二道防線了。
東,南兩處城墻雖然倒塌了一截,不過李勝空間里可帶了不少的水泥,完全修復來不及,修個兩米高還是沒什么問題,將這件事交給王得仁后,李勝又來到了城墻上。
鎮海堡仿制的不少佛朗機炮,紅衣大炮,李勝都挨個放上了城墻。
盡量做到每面城墻上,都有一門三千斤重的紅衣大炮。
另外最新研制的膛線后裝炮李勝也帶了幾門,這種炮與現如今最先進威力最大的紅衣大炮相比,無論是射程準度,還是威力都是完勝。
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不耐用。
由于材料已經做工的原因,這種大炮每打出三發,必須進行降溫,而且在打出十幾發炮彈后,炮管內就會輕微的變形。
不僅不能發射炮彈,還有可能炸膛,所以這種炮也可以說是實驗炮。
但是,它的射程是滿清軍不會想到的,到時候說不定可以有意外的收獲。
同時,為了安撫城中百姓,李勝又拿出了五萬石糧食堆積在城中,民以食為天嘛,沒了糧食,軍心也會散的。
李勝空間里糧食管夠,而滿清就不可能有這么大手筆了,到時候久圍不破,這后勤,都得把清軍拖死。
一切布置妥當后,李勝又找來了戚威,讓他從起義軍中選出身體素質較好的三千人,交給李大勇訓練一天。
讓他們開槍開炮什么的不奢求,打打下手總是可以的,這次鎮海軍來的人不多,一個人要當成兩個人來用,都還不夠。
金州衛正在焦急的準備之中,孔有德的急報,卻震驚了整個滿清朝廷。
多爾袞看完手中的急報,將之遞給了齊爾哈朗。
而后由齊爾哈朗大聲的宣讀了出來。
“這山東李勝,到底什么來頭,就像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一樣,短短半年左右,便已經成了咱們大清的心腹大患了,現如今,更是來到了遼南,他到底想干什么!”
多鐸自從丟了糧食后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動不動就愛發火,就連多爾袞都說了他幾次。
“我大清八旗將士本就稀少,上次南下,更是損失了不少,現如今這李勝又追到了遼南,大家還是盡快想想辦法吧。”
齊爾哈朗憂心忡忡。
而多爾袞,則朝著殿外大喊了一聲,一名大將快速的跑了進來,朝著諸王,貝勒們恭敬的磕了頭。
“譚太,起來吧,你在山東跟這李勝接觸過,還是由你來說說吧。”
進來的人,正是譚太,自北歸后,本該受罰的他,因為拜在了多爾袞旗下。
不僅沒有被處罰,還官升一級,成了滿鑲白旗的固山額真,自領一個甲喇,現如今也是滿清的大臣。
“嗻…”
譚太站起身子,仍然很恭敬的彎著腰說道。
“諸位王爺,貝勒爺,之所以咱們大清在李勝次子手里損失慘重,究其原因,是因為火槍。”
說著,譚太請求多爾袞允許,叫小宦官拿上了一把火槍。
看外形,很像鎮海軍最初裝備的燧發槍。
“各位王爺,貝勒爺請看,這就是李勝麾下兵士所用的火器,臣是戰場上繳獲而來,這種火器射程極遠,威力還巨大,并且,還用不著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