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遠了,京畿附近,都不安生。
相對安穩的地方,也就只有江南了,可是江南受災很輕,恐怕沒有幾個地主愿意拿自己的土來種紅薯,紅薯產量雖大,畢竟不是主食。
想讓他們接受,非常的難。
崇禎聽過后,笑臉逐漸凝固,背靠在乾清宮的大柱子上,重重的嘆了口氣。
不過吳甡倒是提了一個好建議,將紅薯苗分發給附近的幾個軍鎮,一邊訓練,一邊耕種,紅薯也能相對安全得生長。
眾閣臣一聽有理,紛紛表示贊同。
崇禎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到時候至少可以保證軍糧的供應。
紅薯的事商議完了,吳甡頓了頓,看了看首輔陳演,從懷里拿出一本奏折,遞給了崇禎。
“什么東西?”
崇禎順手接了過來,打開看過之后,面色異常嚴肅。
隨后更是哼了一聲,轉身走進了乾清宮。
留下一眾閣臣,面面相覷。
吳甡搖了搖頭,不停嘆息。
“伯雅(孫傳庭字)啊,我盡力了啊!”
………………………
崇禎十六年四月初十正午
李勝將遼南的事宜安排妥當過后,踏上了返回山東的戰船。
目前遼東的局勢已經平穩,滿清再遭大敗之后,安靜了許多,就連寧錦一線,也是主動放棄了一些地盤,回守錦州等堅城。
根據軍情局傳過來的情報,滿清朝廷目前對燧發槍十分的重視,看樣子,應該是在仿制了。
對于這一點,李勝也不奇怪,女真人對大明的火器一直都十分感興趣。
賊酋努爾哈赤就是被大炮所傷,不治而亡。
寧遠一戰,清軍被明軍的火炮,打的懼怕。
這也是為什么三順王如此被黃臺吉重視的原因。
這次在李勝手下吃了這么大的虧,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鎮海軍裝備了大量新式火槍的原因。
兩軍交戰,滿清想拿幾把槍過去,并不是什么難事,而且這玩意也不是誰想仿制,就能仿制的出的。
燧發槍還好,若是后鏜槍,李勝不信他們能仿制的出來,這里面,可有不少的技術,而這些技術,都掌握在匠作坊極少數工匠頭腦里,
就算他們仿造出來,恐怕也打不出來。
一直到亥時末刻,鎮海水軍的船才緩緩靠近鎮海堡碼頭,李勝下了船后,水軍的戰船們,又返航了回去。
遼東半島,更需要戰船。
而李勝則跟王得仁帶著百來親衛,朝著鎮海堡走去。
鎮海堡鎮南侯府外,大紅燈籠仍然掛在府門口,燭光閃閃。
李勝望著他們,心里生出一些愧疚。
他跟袁璐芳的婚事,一拖再拖,他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見她的。
入了府后,一名家丁正想去給袁璐芳通報,被李勝給叫住。
而后自己躡手躡腳的走進內院,看著自己屋內的燈光已經熄滅,轉過身子,打開了偏房的門,準備將就一宿。
身后突然傳來“吱呀”一聲。
“侯爺,是你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