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起來吧,僅此一次,再有下次,本督也沒什么辦法了。
你下去以后,此次統計一下各年齡段難民的人數,其中青壯,適齡女子,重點關注。”
李勝嘆了口氣,心中已有了主意。
德州城地處運河要道,交通便利,不如在這興建一所水泥大廠,這樣的話,這些難民既有活干,也有飯吃。
至于適齡女子,李勝自然是給鎮海軍中的將士們找的,畢竟還有許多將士沒有成家。
如此一來,又能解決不少的麻煩。
“行吧,事情也解決了,先把飯吃了,下午帶本督去漕運碼頭看看。”
摸了摸咕嚕響的肚子,張煌言連忙帶著李勝,朝著登星樓走去。
德州在后世比較出名的吃食,當屬德州扒雞了,但要說在明朝,德州最出名的,就是漕運。
而就在在大運河邊,就有一處漕運碼頭,被稱作北倉,北倉緊靠運河,由西南街、東北街組成。
在太平時節的運河河道內,滿載糧食的漕船、南貨北運的商船、竹篷瓦蓋的客船、畫舫舷窗的官船,連接如織,銜尾相隨。
勞夫們將無數道跳板將船與碼頭銜接起來,裝卸漕糧及其他貨物的勞動號子,此起彼伏;肩抬人扛的轎夫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讓德州成為了大明朝大動脈中最重要的一環。
而時至今日,運河中船只稀少單一,除了運糧的船以外,幾乎很難看到其他商船。
而運河兩岸坐滿了等活的勞夫苦力,整個漕運碼頭一片蕭瑟。
“侯爺您看,運河中排隊過關的是商船,并不是漕運衙門的船。”
李勝順著張煌言手指方向看去,運河邊排了一隊吃水極深的商船,數量極多。
而有一些漕運船只,則被他們擠到了邊上,船上的官兵也都百無聊奈的坐在船頭,閑聊著看著過關的船。
朝廷的漕運船只,居然還沒有這些商船數量多,就算如此,還要為他們讓道。
“走吧,咱們過去看看。”
思慮了一會,李勝心里已經有了些眉目了,這種情況,怕是跟朝廷中的某些人脫不了關系。
李勝只帶了王得仁,張煌言,一行三人,打扮成了商賈,所以當他們靠近這些船隊時,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
倒是他們的一些對話,令李勝很感興趣。
“這些戶部的廢物效率也太慢了些,要是耽擱了大人的事,到時候全給他們換了。”
“就是,大人可是說了,要盡快將這批糧食運到京師,價格貴著呢。”
“漬漬漬,比在咱們南方,可翻了好幾翻呢。”
運河旁的一艘商船甲板上,三名掌柜打扮的男子正湊在一起閑聊。
言語之間,盡透露出對戶部官員的藐視。
足以看出,這些人的后臺,不可小覷。
“這位老哥,可否問一問,您這船里,是糧食嗎?”
李勝雙手一拱,行了個禮,那三人被打斷,轉頭看了看李勝,一人站了出來,怒斥道。
“這船里是不是糧食干你何事?我勸你最好哪里涼快,哪里呆著去,這些東西,不是你能惦記的。”
囂張,極度的囂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