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大人怎么知道?不過小兒已不是江陰典吏,數日前朝廷下令,調小兒任廣東英德縣主簿。”
老婦人一臉疑惑的看著李勝,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自己兒子的。
“哈哈,還真是他,大娘,他現在醒了嗎?”
說著又看向王得仁,后者立馬會意。
“回侯爺,軍醫看過了,閻應元傷的不重,沒什么大礙。”
“醒過一陣又睡了過去,老夫人這就去把他叫醒。”
老婦人一聽王得仁叫李勝侯爺,眼睛睜的更大了。
“不用,不用,讓他歇息吧,既然身子有傷,就先不要下船了,王得仁,讓軍醫多給他開些滋補之物。”
李勝有些興奮,沒想到這一趟南下之行還有意外的收獲。
江陰八十一日,這在歷史書上是有過記載的,其中的傳奇人物就有這個江陰典吏閻應元。
面對幾十萬清軍,死守江陰八十一日,讓清軍在江陰損失慘重。
其中陣亡三王十八將,清兵七萬五千人,應該算得上清軍入關后輸的最慘的了。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不可謂不壯烈!
從這也能看出閻應元的軍事才能不低,典吏,比芝麻還小的官,在縣衙之中都不入流,卻能在歷史上留下這么濃烈的一筆。
雖然不知道他為何會出現在這里,但是李勝決定了,必須留下他在山東做事,有志之士,不能埋沒了。
崇禎十六年五月十五
李勝騎在馬上,望著不遠處的鎮海堡城墻,感嘆道,這一走,又是一個來月了啊。
“侯爺,您還是把下官放回去吧,沒有朝廷之命,下官擅自來到山東已經是壞了朝廷律法了。”
在李勝身旁,閻應元憂心忡忡的說著,這一路上,閻應元不止一次的請求放他南下,李勝一直都沒有應允。
閻應元為什么在金陵附近,李勝也了解了大概,閻應元升任主簿以后,要去金陵戶部復命,然后再前往英德,誰知道半路遇到了水匪。
幸好遇到了王得仁。
加上閻應元的母親身體不是很好,他又非常孝順,不愿母親吃苦,李勝就算放他南下,他也不好走。
“皕哼,都到了鎮海堡,不如先進去看看再說吧。”
對于閻應元的執著,李勝著實有些無奈,好話說盡,他都不聽,老是說什么律法不容。
看來得想一個辦法,讓朝廷重新給閻應元下一份任命。
聽李勝如此說,閻應元看了看母親乘坐的馬車,只好點了點頭。
城門外,李誠帶著一眾文武早早的過來迎候。
遠遠的,李勝還看到了山東巡撫邱祖德以及山東左布政使徐德升等人,就連許久未見的孫普,也站在了人群之中。
這么大規模的迎接,還屬頭一次啊。
不過李勝突然又覺著有些奇怪,徐德升等人本就在益都,來鎮海堡還說的過去,可邱祖德不好好在濟南待著,又無召見,他來干嘛?
李勝心中不由的升起一絲不祥的感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