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迫擊炮實驗失敗以來,孫志勇帶著匠作所的匠人們一直在尋求改進。
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迅雷銃,虎樽炮,碗口銃上面。
這幾種老式的火銃,火炮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麻煩,射程不遠。
迅雷銃不用多說,外形看來像機關槍,單次能發射十八發,但是裝填極為麻煩,一兩個人很難搞定。
而碗口銃與虎樽炮相比,虎樽炮明顯是碗口銃的的改進版,跟后世的迫擊炮非常相像。
但是虎樽炮威力是夠大,但是命中率也不高,射程也不是很大。
在李勝看來,虎樽炮更像是一把加大的散彈槍,而且炸膛的風險還不小。
來到試驗場上,地上放著的幾門改進過的虎樽炮極為顯眼。
“侯爺,這是按照虎樽炮改造的火炮。”
孫志勇指著地上的小炮介紹道。
李勝走上前去,蹲下仔細的觀察起來。
改造過后的虎樽炮首先是材質上面有了很大的變化,整個炮管全是由鋼材打造。
根據孫志勇介紹,他們在鍛造過程中,加入了一些其他材料,讓鋼材的強度更大,韌性更強,從而減少或者說根治炸膛的毛病。
而炮筒內,相對來說也是十分的光滑,底部有一個燧石的點火裝置,炮彈落下,撞擊燧石,引燃火藥,將炮彈推出去。
其炮彈有開花彈,實心彈兩種,在不停的戰事中有不同的作用。
總得來說,就是一個縮小型的火炮,但是優勢非常的明顯,只算整個炮身的話重量僅有二十一斤,一個人就可以隨身攜帶。
“老孫,可以啊,迫擊炮造不出來,退而求其次也不錯嘛。”
對于孫志勇,李勝夸獎起來毫不吝嗇,而且也不光是嘴上夸獎。
“老孫,明天你去指揮使衙門,領上兩千兩銀子,作為你們的獎金,具體怎么發,你來安排。”
一聽有獎金,參與研發的匠人們紛紛興奮起來,孫志勇一邊點著頭,一邊示意工匠們試炮。
兩名工匠興奮的擦了擦手,跑到火炮邊,操作了起來。
一名工匠架好炮身后,另一名工匠則把炮彈順著炮管放下,觸底后,砰的一聲,黑乎乎的炮彈呼嘯而去。
在對面的小山坡上,落地爆炸。
李勝目測了大概距離應該在一百六十丈左右。
“這已經是最遠射程了嗎?”
李勝一邊拿出望遠鏡,一邊問道。
“回侯爺,前面測試過很多次了,其中擊發最遠的距離是一百七十八丈。
想必應該是極限了,若是想再增大射程,炮筒,炮彈,已經擊發的火藥量都必須增加才行。”
孫志勇解釋到,因為這種小炮的特點就是便于攜帶,若是在增大這些方面,重量肯定也會增加。
而且這不同于撞針擊發,這是在炮筒底部爆炸擊發,若是加大火藥,危險性也會增加不少。
經過解釋,李勝點了點頭,迫擊炮目前還不成熟,用這個東西過渡一下,也是不錯的。
“那行,匠作所計劃計劃,劃出一部分人先將這種炮造上幾千門,對了,它還沒有名字吧?”
“請侯爺為炮賜名。”
孫志勇笑道。
李勝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