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也不知道如何解釋,不如就編一個莫須有的能工巧匠吧。
“王爺,這槍管有些粗了吧,拿來做后鏜槍好像不太適合,不過問題也不大,臣等將它熔煉了改造改造便是,就是麻煩了一些。”
孫志勇有些皺眉,李勝拿過鋼管,一邊比劃一邊對著孫志勇說著。
“這種材料本王這次買了很多,當然了,口徑都比咱們制造的后鏜槍大的多,最大的,可能超過一丈。”
“天啊!一丈!”
“這是拿來做巨炮的嗎!”
“一丈的巨炮,你怕是做夢吧!”
工匠們都被李勝說的話嚇了一大跳,就連孫志勇都面露疑惑,一丈寬的口徑…拿來作甚?
李勝哈哈一笑。
這當然不是拿來做大炮的了,做大炮怎么可能這么薄。
“那些口徑太大的,到時候志勇你們拿去融了,留一些研制新槍,其他的通通拿去制造新式火炮與迫擊炮。”
頓了頓,李勝看了看孫志勇若有所思的樣子,又繼續說道。
“至于本王手上這種鋼…槍管,本王手上可不少,本王打算用它做一種特別的火槍,噴…散彈槍。”
“啥是散彈槍?”
匠作所的工匠們露出一副疑惑的表情。
李勝從親衛那里拿來一把老式火銃,給大家講解著,其實兩者的非常相像,而李勝要求的散彈槍,口徑更大,并且前裝改為后裝,點火改成隧發。
甚至連槍管,都可以變成兩根。
每一個千戶所,將組建一支散彈槍百戶隊,想一想在戰場上,一百余把大口徑的散彈槍齊發,恐怕前方將瞬間空無一人。
想一想就很牛。
孫志勇聽后,點了點頭,散彈槍說起來并不難做,而且還不用膛線,利用后鏜槍的技術稍微改動一下就行了。
至于火炮與迫擊炮,目前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材料,比如火炮,近三個月以來,光是各種試驗就已經讓數百人喪生了。
經過孫志勇的分析,炸膛的就是材料的原因,相信有了這種材料以后,制作新式火炮與迫擊炮將順利許多。
接下來,李勝又參觀了一遍匠作所,現如今的匠作所人員非常的多,每月光是后鏜槍的產量就已經達到了兩萬多把。
這其中還不包括戰艦用火炮,十六式步兵炮,以及燧發槍等等的制造,可以說鎮海府的匠作所已經成為了大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了。
眼下李勝的地盤進一步擴大,二十個營的編制已經不太夠用了,眼下一個營管轄的范圍太大,交通又不像后世那么便利。
有什么突發事件,需要一兩天才能反應過來,甚至過去四五天了,有些營連出了什么事都還不知道。
等他們趕過去,又需要好幾天。
正好現在后鏜槍的產量還不錯,庫房里還有不少的存貨,李勝打算再新增十個營。
這一次拿河南,打湖北,不少將領立了功,李勝打算新增一部分營長。
比如陳永福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