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內,其實已經成了多爾袞的一言堂,他不說話,殿內將領無一人敢說話。
“眼下鎮海軍來勢洶洶,我大清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盛京已然陷落,皇上等了無音信,這簡直是咱們滿人的奇恥大辱!”
“所以本王決定,傾全國之兵,與鎮海軍,決一死戰!”
多爾袞的話一出,殿內大臣紛紛贊同,特別是多爾袞最忠實的狗腿子譚太,他使勁的吹噓,甚至讓多爾袞都有些尷尬。
不過多爾袞所說,的確讓這些滿清上層們十分的同意。
清軍占據京師已經大半年時間了,這期間多爾袞極其重視火器的制造,光是工匠,就用各種方式又弄來了七萬余人。
新建的匠作坊,甚至比鎮海軍的規模還要大上一些。
為了追求數量,清軍也是甚為粗暴,將民間的鍋碗瓢盆,農具鐵器,凡是鐵的都給收集了過去,就連許多火炮,都被融了。
至于百姓怎么生活,他們現在是一概不管!
對于漢人工匠,也是甚為嚴格,若是每天的任務達不到,輕則挨打,重則斬首。
如此高壓之下清軍匠作坊每月更是能夠造出三萬五千余把燧發槍,另外,清軍還仿制了鎮海軍的手榴彈與燃燒彈,效果比起來差了很多,但至少也是聊勝于無。
另外,多爾袞還令工匠們將以往繳獲大明的火槍,鳥銃,魯密銃等進行了維修改良,從而讓整個清軍百分之六十的兵力,全部裝備上了火器。
就因為有了這么多的火器,再加上這次在楊武峪全殲了鎮海軍的一個營,讓這些清軍高層們,瞬間覺得自己又行了。
經過多爾袞這一動員,大忽悠,更是滿清上層們覺得,打贏李勝過后,仿佛就拿下了整個大明一樣。
不過也確實如此,他們若能打贏鎮海軍,拿下整個大明自然不在話下。
當然,能讓他們有膽子跟李勝決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兵力!
眾所周知,滿人本身基數就很小,全民皆兵也不過三十四萬,可戰之兵也絕對不會超過二十萬。
再加上李勝那一陣禍害,滿漢蒙八旗都損失慘重。
于是多爾袞自進入京師以后,就大量招收漢兵,短短數月,便招收了二十余萬漢兵,而且這些漢兵他并沒有納入任何一旗,按照鎮海軍的方式分為了二十個營,其中十個營,都掌握在多爾袞自己的手里。
很快,多爾袞便帶領著滿蒙漢八旗百分之八十的兵力,以及漢兵二十個營,總兵力達到了三十萬人,浩浩蕩蕩的朝著山西而去。
行至一半,得知李勝還有一路兵在真定府集結,于是多爾袞派譚太率領五個營,以及麾下鑲白旗馳援保定府。
……………………
弘光元年五月十八日
寧武關外,五營分為前中后三軍以千戶為單位,將寧武關圍了起來。
在更遠處,親衛一營,二營分列左右兩翼待命,李勝身處中軍,居中調度。
在他們之后,便是威海衛與靖海衛作為后軍。
而高順的二十九營,則被李勝派去隨同代州方向,練練兵。
李勝拿著望遠鏡觀察著這座讓李自成當初吃癟的寧武關。
按理說寧武關不久前剛經過大戰,城墻什么的應該異常破敗才對。
可眼前的寧武關明顯被清軍翻新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