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圣三年六月初一
遲來的一道招兵令從朝廷發下,由各省發往各州府縣,一時間,在大夏范圍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因為這次征兵,將是大夏最后一次大規模的征兵,從此以后,大夏征兵將每年進行一次,按照軍隊的差額進行招募。
這也意味著以后想要入伍,也將困難許多。
所以許多人把這次征兵當做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最后一次機會,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今的大夏兵士待遇可不低,每月的餉銀在各地都能算得上的中上收入了。
在北方以及江南等地,也興建起來了許多的新房,而這些新房的所有者大多都是一些行伍之人。
一名小兵一年的基本餉銀就可以達到六十兩,這還不包括逢年過節的一些賞賜,作戰的賞賜等等。
可以說在這個年代,軍人這個職業已經成了香餑餑。
在西南蜀地潼川州井鹽大鎮蓬萊鎮上曬谷場,此時的曬谷場上排列了幾隊整整齊齊的人群,其中大多都是青壯,他們赤裸著膀子,下身僅穿了一條麻布短褲,腳下則是一雙草鞋。
在曬谷場的一頭則是縣衙派來負責招兵統計的官員們,正在不停的記錄著報名者的姓名籍貫。
看得出來,這些青壯是十分興奮的。
“二鍋,要是喔們勒次被選起走老,都光宗耀祖咯。”
“是嘛,你看河包田村的張二娃嘛,前年徹當勒兵,去年都蓋起了兩層的青磚院子,嗯是漂亮慘了。”
人群中,不少青壯相互交流著,在他們看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早就過膩了,而且還沒有前途。
一人當兵,雞犬升天這句話在這個落后的蜀地鄉鎮來說那是在合適不過了。
同樣的情況,在大夏全境也不停的發生著,于此同時,那些當地負責統計招兵的縣衙官員們,也是備受歡迎。
只不過內閣早就想到了這一步,為了保證公平,地方官員也只能進行報名統計審查,而招兵選拔,那是軍隊的事。
乾清宮內,李勝手中拿著的,正是順天府遞上來的招兵統計表,整個順天府總共報名十五萬余人,可是到最后能入選的,不會超過三萬人。
因為這次大招兵,在大夏所有省份都將展開,計劃招募陸軍五十五萬人,水師五萬人,也就是說共計招募新兵達到了六十萬人,如此一來的話,整個大明的軍隊將會達到一百萬之多。
這個數量看起來挺多,但是比起歷朝歷代來,還是不多的。
前明實行的衛所制,保守估計兵力共計也在一百五十萬以上,而在那個時候的總人口也沒有現在的總人口多。
原本的歷史上,農民戰爭加上天災人禍以及清軍入關等原因,致使人口銳減,有記載在萬歷年,大明的總人口就已經達到了兩億以上,雖然崇禎末年戰亂災禍頻繁,可是由于李勝的橫空出世,直接讓歷史上的清軍成為正統的事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