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巫妖。
“不知是何時開始,學者們發現,魔力具有的泛用性不僅在法術上起作用,同樣對于物質的轉化有巨大地影響。這一點最直觀的證明,便是各種魔法生物的存在。有些論調認為,魔法生物最初也是基本生命,是在魔力的長期緩慢作用下轉化而成的。這種過程的快慢與生物的造物痕跡,以及所處環境的魔力量有著不淺的關系。”
“也就是說,”安可接過話,“現在的生命,其實都是被魔力改造過的,適應如今魔力量的存在了嗎?”
“不錯,這是一種觀點。”晨星點點頭,“但這樣的平衡是多年適應保持的結果,也只在一定范圍內維系。要是猛然打破這樣的平衡,生命體就會強迫自己快速適應……”
“魔力侵蝕!”
原來如此,魔力侵蝕是生命對于魔力急切適應的結果,安可有所明悟。
“嗯,基本知識還不錯,能立即想到這里。”晨星對安可的評價有上漲了些,“但你還知道嗎?魔力的分布其實是不均勻的。”
分布不均?這應該是常識吧,畢竟有些地方魔力量就是要充足些,不然為何魔法植物只分布在極個別地方呢?
“誒!可不是平均轉化率就增減一兩個點的分布不均,別想岔了。”看安可滿臉寫著“不應該嗎”的樣子,晨星趕緊解釋,“你聽過‘魔力碗理論’或者說‘傾泄理論’嗎?”
又是不知道的名詞呢。
“這應該算是比較鮮為人知的東西了,畢竟和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相關嘛。”晨星道,“這是法師公會在測算魔力分布構成時發現的,他們發現魔力分布呈現的方式為‘地方不均,地域均勢,矢量幅增’。
“地方不均很好理解,就是之前你想的那樣,各地之間或多或少有魔力量的差異。有稀薄的地方,就有濃厚的地方。
“地域均勢,這個嘛,比如你可以把中洲看做一個整體。在中洲這個大陸內,它的魔力量的增減是在一定范圍內變動。也就是說假設能把這里的魔力聚集起來,這個總量是不會有過多變化的。
“而重點是這最后的矢量幅增。我們將目光放遠些,將世界版圖拼湊起來,不用太多,就熟知的幾個大陸就行。會發現魔力量是往一個方向,準確說是某一個點或區域,逐漸增加的。學者們懷疑,那個地方就是最初的魔力源泉。
“而學者繼續往那個方向探秘時,在某一處分界線,魔力量增量陡然上升。這樣的增量,越往后,越發夸張!”
“只是增量就讓他們驚訝,那么在之后的區域,魔力量會來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安可回應道。
“沒錯,這樣級數的增長,已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理論框架。這種濃厚的魔力量,已經不是正常生命能承受的范圍了,恐怖的魔力足以將任何生命侵蝕掉。更不妙的是,這條邊界線還在以較慢的速度蔓延著。
“整個世界,被強大的魔力包圍起來。我們生活的舒適環境,如同一只低谷的碗,正待被傾泄灌滿。那邊的源頭如不枯竭,整個世界都會被海量的魔力充斥。也許在以后,會誕生更適合新世界的生物,但現存的生命,將變成新世界前的塵埃。”
“在意識到這點后,那個紀元的公會聯盟,用了比較久的時間,在分界線的后方布置了一條牢固的結界,用以遏止擴散的魔力。
“這龐大的結界,抵擋著那不盡的魔力洪流,自完工至今,已跨越了幾個紀元,成了口中所謂的‘新邊線’。
“而這里,星落森林,就抵靠著西部邊線結界的一部分。還是西部邊線最外側的那一部分。”
怪不得這里的植物都那么離奇,原來這背后代表的是如此復雜的地理位置。也難怪一路都沒遇見什么動物,看來動物體對魔力的適應性還是比不上植物。
望著這片五光十色、粉彩迷離的美好景致,想不到其所倚仗的是致命的魔力量。果然,美好的背后,不一定是美好的緣由。
“之所以星落森林能存在數量龐大的魔法植物,依靠的還是這片星落湖。準確地說,是這片星落湖的地下水源,那來自結界外的水流。
“而你,能承受這樣的富魔純水,我十足懷疑……
“安可,你來自那結界之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