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落在歷史中語焉不詳的,是歷史學者們津津樂道的東西,也是某些人執著尋覓的財富。舊往的物件與故事,不一定就是好的、妙的,甚至于說那些被遺忘的東西,對現在的生命而言,可能僅是些不值一提的垃圾——時代在進步,理論總是發展的,也許曾經的珍重之物,到現在也就微不足道了。
但某些被刻意控制掩蓋起來的、秘而不宣的事物或存在,即使再如何經過不盡歲月,深深扎入紀元的縫隙中,蒙上灰塵。可一旦現世,足夠引起天翻地覆的變化,讓發掘者狂喜或者……
畢竟得明白一點,學者永遠在發現新東西,提出新理論。可再怎么探秘,那些東西本就應該存在的,不會因為有無被發現而向虛幻或真實偏移——正常而言。
當然,對于龍息大圖書館而言,藏著什么東西并不重要。
最初的目的,它就是作為保管典籍而存在的,守護秘密的地方藏再多東西也不奇怪,但圖書館偏又對每一位院內成員及法師公會許可的成員開放。
這種地方的隱藏的東西,或許就是為了被發現而存在的吧。
后人對它的不斷加深,為其添磚加瓦,用自己的顏料涂抹出獨特的濃墨重彩。每一位將人所不知的物品藏匿在這里的存在,也許只是想在這座歷史沉積的建筑留下絕無僅有的印記,將傳說堆砌得更加厚重,以等有緣客的偶然一得。
或是,將歲月史書埋沒數年,僅流傳給特殊的后來者,誰知道呢。
不過有一點是能確定的,龍息大圖書館的密室只會越來越多,藏匿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或許是角落里不知名的手抄本,或許是某層閣樓上的畫作,或許是一盞積灰已久的燭臺……在巧合之間,就能觸發些不可思議的事。
就如安可現在使用著的空曠房間,便是她在某層一處直角拐彎立書架背靠的墻壁后發現的。
初來乍到那會,安可雖然是在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房間,但腦子里更多地還是想著,能不能找到間空閑的房間,好動手實驗她考慮已久的想法。事實上她還真發現了許多小的隔間,這都要得益于她“四元素自然霧”,安可自己取的名字,與洞察術的配合。
就像在萊曼那會的情形一樣,通過將霧氣彌散開,充斥范圍內的每處縫隙。再利用洞察術間斷掃描,自然就能得知一些僅靠肉眼無法甄別的東西。當然了,通過這種方式,也只能發現通過小機關簡易掩蓋的房間。有的,甚至只是通過投影法陣草草掩飾,連障礙物都沒有,自然能被輕松察覺。
這些隔間布置地如此隨意,如果上十年來都沒被光顧過一次,那只能說明是它存在的位置過于偏僻,且沒有重要的書籍物件被儲藏在那里,以至于多年都無人途經。當然更多時候,還是早被發現的占多數。
這種簡陋的隔間,或許只是一些學徒或老手階的造訪者,為了儲存一些私人物品而布置的。甚至,可能只是人家心血來潮,想自己創造個傳聞,一拍腦門干的傻事。沒有理由,意義不明,但是偶爾卻能發現些有趣的東西——比如某某的秘密日記?
當初一位又一位補全拓展圖書館空間固定術的大師們,看著日益擴增的空間,或許會想后來的年輕人究竟會拿如此廣袤的場所,收錄怎樣或前沿或古老的學識。
嗯,歷史證明,學者們確實將圖書館愈發豐滿,可是他們也不乏為這里增添了一些……樂子。
當然,歷史還證明,歷史不過是不斷重復的循環。畢竟當初那些替圖書館拓展空間的大師們,他們在“裝修”這座古董時,也夾帶了些私貨。只不過更加隱蔽,更加鮮為人知罷了。
不知怎么地,就來到了那處拐角,安可頭一次對自己的記憶力產生了懷疑。她明明只是在底層晃悠,不知怎么地,卻是來到了這高高的閣樓之上。偶有從這迷宮般的書柜矩陣里脫身,觸及中心大圓環的圍欄,才得以眺望其下。高瞻遠矚,若凝視深淵。
這是哪一層?那會的安可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更奇怪的是,她從無上樓的記憶,怎么就到了這么高的層級來了?怪異,太怪異了。
圖書館內有囊括整個空間,定時自律釋放的無塵之地法陣,以及常駐維持的回路震蕩術。前者目的是,讓入內者隨身攜帶的違禁物暴露原形,并驅散一些魔具對內部的影響。后者是為了讓館內的施法者們,放不出超規格的魔法,以維持圖書館藏品的安全。
這些東西對陳列館性質的藏品保護,是有必要的,如今也被包括諾蘭省在內的多個地區,視作開辦陳列館的要求條件。
但對于現在的安可而言,這兩個暫時難以逾越的魔法,就成了極大的不便。雙管齊下,使得安可的霧氣擴布不了多遠,而且存續不了多久。比起萊曼那時一路釋放霧氣以造成夏日迷霧的壯觀景致,這會簡直就跟鬧著玩似的。
縮窄的霧氣籠罩范圍,不僅讓安可探知距離小了不少,還不能追蹤起先霧氣的去向,這可是折了安可一雙翅膀。不過幸運的是,足夠長久的霧氣釋放,讓她偶然間發現了突變的霧氣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