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世界,首先得是穩定的。它變化多端,但再轉換如何,至少不會一觸即碎。
所以,描述世界的框架模型,也該是穩定的。
一個圓。
這是穩定的。空空如也,卻包容一切。但是這樣的穩定過于單調,毫無波瀾,能量從中盛放再久,也不會為這靜湖掀起一縷漣漪。
兩個圓。
也是穩定的。就算將之聚集,產生交集。洶涌的能量灌溉其中,在兩向間游走、分離。往復之中,共有的區域成為兩者的對立場,沖突帶來改變。但均勢的力度,并不會導致體系的崩塌。
三個圓。
還是穩定的。使二圓環的焦點成為第三環的圓心,圓環彼此雜糅,將共有的區域變為支出的三個小角。更多的釋能方向,卻讓沖突變小,彼此的轉變更為平滑順利。
四個圓。
同樣穩定。不過比起穩定的三圓環,以三圓環核心相鄰的兩個焦點做圓弧,以小角頂點為圓心,增添第四者。這同樣是對稱而穩定的系統。只不過,新的圖案復雜且彼此嵌套不一,能量沖突變化軌跡變得不可輕易預測起來。
如果還要添加第五枚圓環呢?不行,以此前哪個焦點做圓或圓心,都沒法讓圖案穩定下來,變得不再對稱,不再美麗。除非......
安可將圓環一直增加,直到圓環彼此相交,將一枚圓環團團包圍,在其中構筑起一朵六角花的圖案。此時,畫面又穩定了,對稱了,無論如何旋轉,那枚六角花都不再變動。而往后,以此規律無論繼續添加多少枚圓環,也不過多出許多嵌套的六角花圖案,不再有更多的新結構產生。
“四是穩定的,由它開始,便是規律的雛形。增添多或少,也只是往外拓展原有的結構,直到......”安可將目光放回那枚六角花,“它們充斥整個空間。”
一揮手,所有多余結構都就此消除掉,只剩六角花及組合出它的圓環。
“我想你的帶教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安可不太確定,畢竟系統學習四元素論的人又不是她。
不得不說赫爾斯之眼之眼的研究環境搭建地相當不錯,或許是因為以煉金術為核心的緣故,所以許多可能的實驗條件都有預備。這點就不同于學院里精于魔法前沿的學者,總需要臨時設計一些特殊的研究環境。
只能說專攻的方向不同,探索的手段也就各有千秋。
但霧室這種房間,對于演示講解而言,真的是再好不過了。提純的元素,恰到好處的魔壓,以及通過獨特的幻術系法陣,讓這種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畫面變得輕松又簡單。
此番演示的東西,是安可一路上聽著凡妮莎對那位帶教女士講說的復述,即興繪出的東西。當然,也不全是憑空得來的創意,那枚六角花的圖案早在《術數》的開篇就有描繪,并在幾何篇章以及后續內容中多次提及。
其實不止《術數》,在《煉金學入門指南》臨近尾聲的章節中,也出現過這種圖形,不過并未詳細闡述,或許更多內容被包含入了更高階的書籍中。在星落小屋里,安可只過后者,而往后的日子里,煉金方面也多以女士的筆記為主,沒有多余的時間去了解這種符號究竟有什么更深的意義。
在前往橋洞場的路上,安可就覺得凡妮莎所說的內容,關于新四元素論,更多地與煉金領域有所貼合。或許各研究的方向,最后也是殊途同歸?索性在這里,安可就以煉金的角度,對凡妮莎展開了一輪指導。
畢竟凡妮莎對煉金不感興趣,要是安可直接甩幾本大部頭給她,估計凡妮莎又要在夢里學習了。
在圖書館,凡妮莎道出前來的目的時,安可也不是沒動過直接為她寫一篇小論文的打算——反正自己也是要寫的,順手幫幫凡妮莎只是多動動羽毛筆的功夫。
可拗不過凡妮莎非要自己親手寫一篇“曠世奇作”,安可也只好為她狠狠補習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