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裴廣深正坐于桌前,神情嚴肅地審閱著呈遞上來的縣試答卷,一共是兩沓卷子,一份“高薦”,一份是“薦”,他精力主要放在“高薦”卷子上,很快就確定了案首。接著又選取了幾份“薦”卷,看看閱卷官是否有紕漏。
“嗯,很好,果然都是閱卷經驗豐富的老手了,好與不好,大家意見基本一致,并未發現什么差錯。”
他閉眼,雙手給自己按了下太陽穴,看了一天的卷子,很疲乏。
接著他放好試卷,準備讓人處理后續發榜的事宜:“來人,請師爺錢書勉過來一趟。”
“遵命!”
很快錢書勉來了:“大人,有何吩咐?”
裴廣深:“試卷已經評判完,你拿下去準備發榜事宜吧!”
“是。”
談完正事,二人開始聊些其他事。
裴廣深語氣有點失落道:“今年的試卷也沒有太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他出身貧寒,從小就了解底層的疾苦,通過科舉后有機會當上了縣令,一心為民請命,希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為治下的百姓做些實事。
這次他出的縣試考題與百姓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但大部分考生的答案格式倒是十分標準了,也能引經據典地陳述思想和原則,然而卻都在"隔靴搔癢"般地泛泛而談,無法切中要點,實施的話完全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不過也能理解,這些學子目前處于科舉入門的前階段,自然寫不出什么內涵深刻的東西。裴廣深想,但難掩失望。
錢書勉在裴廣深的手下做事多年,明白裴廣深渴望賢才的心。
但他有點奇怪,今年他也是同考官,批閱試卷時,發現過一份極突出的答卷,他標記了“高薦”,還劃線加粗,表示這份考卷值得重點關注。
以他對知縣大人的理解,這份試卷的考生大概率是案首。怎么知縣大人還在這長吁短嘆,似乎還是不滿意呀?
那份試卷的答案真的特別出色,尤其那字體漂亮得令人過目難忘。
于是錢書勉提起了這份試卷。
裴廣深疑惑:"我從‘高薦’卷中并未發現能堪稱一絕的字。"
二人對視一眼,便開始翻閱桌上的試卷,錢書勉拿起目前定為案首的卷子,搖頭道:“不是這份。”
翻完了“高薦”卷,又開始翻“薦”卷,很快便找到了,因為那一手字極有大家風范,在一眾字體不錯的考卷中依然十分顯眼。
錢書勉:“大人,是這份。”他將卷子抽出來,遞過去。
裴廣深接過,只見試卷上面藍色字體標記“高薦”,卻無學政的“取”,這表示學政不認為這份試卷是“上上等”。
他視線繼續往下看,忍不住贊道:“字體剛健而優美,真態多姿,妙呀!堪比書法大家,確實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資本!”
仔細審閱,眼睛發亮:“詩作貼近生活、靈氣活現;經文言之鑿鑿,平實典雅,不事浮華。當屬‘上上等’的上等,應該評為‘案首’。”
一旁的錢書勉欲言又止:“為何學政......”
裴廣深翻找出之前已經評為“案首”的試卷,看上面的名字,念道:“許棋。”片刻皺眉,“姓許,那么巧!”
錢書勉:“小人曾到過學政家中做客,許棋似乎是學政的親侄子。”
裴廣深怒道:“好呀,好呀,原來如此!”
兩人都是人精,又怎會不明白這里面的彎彎繞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