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信念后,織田信長變得更為果斷,毫不留情的下達了屠殺的命令。
憐惜百姓,勸說投降,那都是戰后的事,織田信長可不會天真的認為他臨陣喊幾聲就能讓這些狂熱的信眾退走。
戰國最先被殺死的就是天真,織田信長如此,家臣武士如此,就連那些經歷過戰場的足輕同樣懂得如何活下去,那就是搶先殺掉敵人。對于暴民,沒有比鐵炮更好用的利器了。
轟鳴的巨響,刺眼的火光,看不到的攻擊,還有突然倒地吐血的同伴,這些無不對被鼓動來的信眾造成巨大的壓力。
當信仰被死亡與鮮血打破,殘酷的現實就會重新教會他們如何懂得畏懼,因此往前沖的速度越來越慢,而越慢越會給鐵炮更多的射擊機會。
就算幸運的沖到陣前,面對鐵刺叢林一般的長槍陣,有幾個敢繼續上前的。
前面的拼命想要停住,后面的不斷往前擠,頓時亂成一團。
織田信長眼前一亮,立刻抓住時機下達命令。
槍陣越穩越好,因為一旦發生混亂根本沒有重整陣腳的機會,而槍陣失去陣型無異于死路一條。
可在面對畏手畏腳的敵人時,槍陣同樣能夠展現出驚人的殺傷力。
接到命令后,槍陣集體踏步前刺。
槍陣并非只有一層,尤其是使用的還是四米長槍,后面兩三排的人都能攻擊的到敵人,因此集體上前突刺,跟刺猬拍臉上沒啥區別,躲都沒地躲,破陣也沒這能力。
一揆眾本就是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農夫,只是憑借血氣之勇一窩蜂的涌來,所以在面對槍陣時,左右跟后面的隊友不但帶不來絲毫安全感,還會成為將他們推向死亡的幫兇,因為根本就沒有絲毫可以閃避的余地,而他們手中除了簡陋的竹槍,連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一時間紛紛被長槍貫穿。
滾燙的鮮血轉眼間從他們被刺穿的干瘦身體中涌出,染紅了破舊的衣服,滴落在腳下的泥土中,帶走了他們的生命。
他們生的卑微,死的卑微,就像是腳下任人踐踏的雜草一樣,不知為何而生,不知為何而死,風往那邊吹,就往哪邊倒,何曾有過自主。
不過就算再愚昧無知,面對死亡的時候依然懂得害怕,混亂開始在一揆眾中蔓延,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狂熱到舍生忘死的。
對此僧兵很有經驗,當口號不管用的時候,就輪到屠刀出場了。
現在被鼓動來的民眾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給佛爺沖,死了前往極樂世界,另一個就是佛爺手動超度送你們去。
反正只要放下屠刀,佛主就會原諒他們的,因此當他們舉起屠刀時,內心不但毫無壓力,反而還想笑。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