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碎尸案,又稱蘭津119案件,案發于1996年1月19號,受害人艾琴為蘭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學生,還不到二十歲,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后九天,也就是1月19號清晨,被一名清潔工發現,清潔工以為提包里裝的是豬肉帶回家,打開后仔細清洗發現了三根指頭,被嚇個半死,這才報警,由此案發。
警方迅速介入調查,發現清潔工帶回來的尸塊足足有五百多塊,但還只是身體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隨著調查的深入,其他的尸塊先后被發現,匯總后警方發現尸體一共被切割成了兩千多塊,刀工十分精細,碼放整齊,頭顱和內臟均被煮過,兇手將尸塊分別拋在了五個地方,且這五個地方均是鬧市區,這一點很反常,不符合正常的殺人毀尸偏僻拋尸的特點。
警方一度認為兇手可能是專業的醫生和屠夫,不過經過排查并沒有可疑人員。
警方意識到了這案子的性質惡劣,高度重視,成立專案組進駐蘭津大學,當時附近幾乎所有局面都受到了盤查,由于當年還沒有dna技術,法醫只能通過尸塊上的體貌特征、肌肉纖維組織等確認死者為年輕女性,然后通過最近失蹤人員的比對和體貌特征的描述,這才確定了死者為艾琴。
由于當年的刑偵技術落后,蘭津警方只能發動人海戰術,進行了廣泛細致的排查,當時蘭津幾乎所有的警察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起案件,有的是被抽調到專案組直接參與,更多的則是在所轄片區進行排查工作,當年剛參加工作的偵查員張天來也被調入了專案組參與偵破,這案子是他接觸的第一個案子,給了他很大的震撼,成了他唯一沒能破的案子,也成了他的心結。
這案子經過了幾個月的排查,仍沒有任何進展,專案組不得不撤出了蘭津大學,最后案件逐漸冷卻被轉到了積案部門,直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案件仍未能破獲,但蘭津警方始終沒有放棄偵破,每年都會篩查一遍相關線索。
這案子的物證只有用來裝尸塊的提包和床單,而且都是當時百姓家里很常見的,調查后并沒有結果,等于這案子沒有兇器、沒有嫌疑人、沒有痕跡,通過當年的案卷我們了解到艾琴不過是一個從農村來蘭津上學,還不到百天的年輕學生,身高一米六五,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發、單眼皮、略有些近視,嘴角右上方有顆痣,如菜籽般大小,性格偏內向,社會關系很簡單,根本沒有仇家、情敵、也沒有錢財,連兇手殺她的動機是什么警方找不到,這案子幾乎什么線索都沒有,成了一件難以破獲的無頭懸案。
從案卷里我們還獲悉,艾琴是在1月10日夜間失蹤的,根據她宿友的回憶,當天艾琴是吃完晚飯負氣出走,由于當時同宿舍女生違反學校規定使用電器,導致擔任宿舍長的艾琴也受到處罰后,心情不佳賭氣外出散心,此后再未回到宿舍,她在離開前鋪平了自己的被子,說明她是打算回來的,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發現了。
案卷里倒是說有一個目擊者,目擊者在10號晚間看到了艾琴穿著紅色衣服出現在青鳥路,不過這目擊者的口供對案件的偵破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太大,根據雷衛軍手下反饋回來的消息,這個目擊者早在前幾年就因病過世了,所以這條唯一的線索也斷了。
雷衛軍講完了蘭大碎尸案的整個過程,在說的過程中他還將艾琴的照片展示給了周天明看,我一直在觀察周天明的表情,然而周天明的表情沒有一點變化,就好像這一切都跟他無關似的。
我心里產生了一絲擔心,以目前我們掌握的線索來看,如果周天明不承認蘭大碎尸案是他干的,我們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光有那盤磁帶他承認還遠遠不夠,我們缺少一件能定他罪的關鍵證物!
可問題是這案子已經過了二十二年,想要找當年的證物相當困難了,唯一的發現就只有當年的第一現場,那間地下醫院的手術室了,如果能在那里找到艾琴的血跡,那情況就不同了。
我看了雷衛軍一眼,用筆在紙上寫了句:“囚禁我的那間地下室經過搜證有發現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