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奸臣怎么了?皇帝之所以用奸臣,是覺得用的很順手,而不是奸臣蒙蔽了皇帝,畢竟死在奸臣手里的人不是皇帝本人,也不是皇親貴戚。
當然如果皇帝本人根本不在意什么皇親貴戚的話,奸臣也會動一動那些牌面大,實則沒有任何實力的皇親貴戚,反正奸臣很清楚什么不能動,這樣子奸臣才會為皇帝所用。
奸臣往往會看人眼色,會幫著皇帝做好皇帝想要做,而不能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的事情,那就是皇帝最好的一把刀。
可以說皇帝眼里的大臣沒有什么忠奸之分,只有好用不好用,有些臣子在怎么忠心,會喋喋不休勸諫,讓皇帝心里掃興,雖然不見得當時發作,但說不定來個秋后算賬,這么干的皇帝不缺明君。
因此如果臣子以為自己只要忠心耿耿為君王,就不會被皇帝殺掉的話,只能說太蠢。
當然聰明的皇帝從來不過多使用奸臣,因為奸臣們往往做事無底線,有可能會繼續膨脹,影響到皇帝是否能夠坐穩寶座,除非皇帝想要自己王朝倒臺,那么使用奸臣的數量不可能太多。
忠臣自然也要,自古叫:忠奸勢不兩立,因此兩邊都要想要讓皇帝做裁判,確定對方去死,一旦奸臣做事做太過分,自然有忠臣出來諫言,而皇帝就可以趁機除掉太過罪大惡極的奸臣。
看看,不管是忠臣,還是奸臣,都是皇帝在朝廷中使用的制衡之術的棋子,完全就是缺一不可,因此皇帝身邊從來不缺奸臣。
皇帝用臣子從來不在意忠奸,在意的是好用與否。如果奸臣們干了壞事被抓住,一般小小不然的根本沒有懲罰,因此什么欺男霸女,什么巧奪豪奪,都不是大事,除非是遇到謀逆,才會引來皇帝的大怒,只因為牽扯到了皇帝的位置。
人吶!牽扯不到自己利益時往往會沒有多感覺,皇帝也是如此,為了自己的利益裝作自己看不清楚忠奸,其實皇帝不是看不出對方,而根本不在意臣子是忠是奸,只要能夠為他所用就可以。
姜大將軍自認為是忠臣,覺得皇帝不會對他出手,那么就想錯了,皇帝只想著除掉他,要知道姜大將軍占據邊城統帥的時間太長了,當皇帝不放心。
這時候要是有個奸臣出來搞姜大將軍,皇帝不會反對,只會做出一副姜大將軍怎么可能辜負他的信任這個做派,就可以把姜大將軍置于死地。
在很多時候皇帝不是不知道某大臣是好人,但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會下手的,過后頂多承認自己做錯,絕對會讓大臣們感動:看看,皇帝陛下自己認錯,人怎么不可能犯錯吶?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因此皇帝真的是一個明君,會有更多臣子膜拜這個皇帝。
至于臣子一家人早就死得不知道在哪里,而且都是死狀極慘,甚至完全就是絕了后代,過上一段時間就沒有人記得曾經的一家人,這就是那種一心為皇帝著想的忠臣的下場。
姜涵才會直接制住姜大將軍,以防止這個人一下子發癲,以為自己忠臣,事事要為皇帝著想。當年趙氏孤兒的某大臣,不就是把自己親手孫子調換了一下,結果導致親孫子被活活摔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