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姜大將軍沒有一次次打退異族人的試探一樣,沒有姜大將軍,異族人早就想要打進來。
其實姜大將軍并不是完全效忠于皇帝,姜大將軍做事更多是處于本心,更多是因為姜家的家訓,是想要保護邊城的民眾。
正是因為這個家訓,姜父才沒有想過叛國,也沒有想過造反,只因為每一次的戰爭,都意味著底層民眾會狠狠被扒一層皮下來。
皇帝要是知道姜家長房的人是這樣的想法,更加會不想饒過姜家人,只因為他覺得臣子怎么不可能是忠于皇帝?姜大將軍就是一個叛臣,比奸臣還要可恨!
好在皇帝一直不知道,不然早就把姜家長房被弄死,在皇帝眼里不能效忠自己的臣子,絕對要清理干凈,等于是完全是兩條路上的人,自然要除掉姜家長房的人。
即使皇帝不知道姜大將軍的想法,但還是會意淫著將領們有可能會反叛,卻沒有注意反思一件事,為什么他怕臣子造反?
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情況?如果他是一個好皇帝,民眾根本不可能起來造反。畢竟造反可不是小事,就算是有人想要當皇帝,但沒有人愿意跟隨,因為造反意味著戰爭,意味著會有很多很多人會死,尤其是那種沒錢沒權沒勢的人是最容易死掉,有著這種忌諱的人,自然不可能造反成功。
因此皇帝為什么不反思一下?為什么那些底層民眾們會起兵造反?是因為他們有天生反骨?
當然不是的,事實上人更喜歡安逸的生活,吃的飽吃得好,誰愿意跑出去打仗?吃不飽穿不暖,自己的親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甚至本人也不見得能夠活下去,可以說只有少數人能夠挺到最后的勝利,得到造反的好處。
因此姜大將軍不可能會造反,民眾們也不會跟著一起反,反正大部分人不會在意誰當皇帝,但會在意能夠讓他們活下去,民眾的愿望并不高,只是想要一家人好好活著。
換一個皇帝?對民眾來說并不值得參與,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才會造反,這都是統治階級對民眾逼迫到了極點,也就是再也忍不下去,才會起兵。
姜涵作為一個修士,看的角度不同,自然清楚其中的道道,也沒有想要讓姜浩舉兵造反,沒有想要說什么。
他看了一下情況,邊城的消息快要到了,正好姜浩正準備啟程,正在聯系人準備回去。
而姜大將軍此刻陷入昏迷之中,不然他也許會對皇帝有著歉疚,畢竟皇帝登基以來一直對邊城不錯,如果姜大將軍什么都不交代一聲就離開,怎么也會覺得不怎么太好。
說起來姜大將軍是個好人,但好人就往往不適合官場,之所以這些年能夠安穩下來,更多是機緣巧合,但凡有一個人能夠取代姜大將軍,只怕他早就被人趕下臺,只因為對方沒有足夠的人手,才會沒有取代。
但這一次皇帝下定決心要換人手,就算是姜大將軍不昏迷,也會換掉他,想到這里的姜涵直接讓他昏迷,好在是姜涵使用了手段,因此還是能夠讓他保留一些最基本的生理技能。
姜涵看了一眼姜大將軍,自然知道如果他要是知道自己的孩子非要和皇帝對著干,激怒皇帝的話會很不怎么自在。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