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一個最惡毒的說法:抄家皇帝的登基是因為他自己篡改了前任皇帝的圣旨,這種說法也是在后世很有市場。
當然這個說法完全就是胡扯,只因為這個傳位的圣旨是采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因為根本不可能出現篡改繼承人的情況。
但老百姓不知道啊!因此這種說法一直是流傳在后世,而這種說法有人是不知道,跟著人云亦云,有人則故意傳這個小道消息。
抄家皇帝曾經因為某些讀書人的造謠而專門寫書反駁,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越是想要說清楚,越是會被人攻擊,很多時候就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說起來抄家皇帝那一代的皇子都是很有能力,抄家皇帝也算是那一批皇子中出類拔萃的,但不等于和他同期的皇子不好,只是他們的父皇搞了一個奪嫡,結果就是廢了好多皇子,最終抄家皇帝登基為帝。
登基后的抄家皇帝是最勞模的皇帝,從早忙到晚,最終導致他的身體再也無法承受不起高強度的工作,最終在登基十多年就吐血而亡。
在他死后他的兒子就徹底棄用了其父的政策,覺得太過激進,最終就這么把所有的改革都停止。
這個好大兒屬于好大喜功的主,因為他一心崇拜的是自己的爺爺,而不是處處管著自己的父親。
后來又出現了一個傳說,那就是康熙帝無比稀罕弘歷,覺得他就是個好皇帝的苗子,指定讓抄家皇帝立下這個孫子,甚至說之所以傳給抄家皇帝,就是因為有個好皇孫。
這個傳說真實嗎?反正被接進宮被皇帝撫養的孫子,不單單是那個好大喜功的皇帝,還有好幾個皇孫。
呃!另外康熙最愛重的孫子并不是弘歷,而是廢太子的兒子弘晳,可惜的是廢太子太不給力,最終康熙臨死之前都叮囑抄家皇帝關照弘晳。
事實上康熙之所以選擇抄家皇帝即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晚年的仁政,給朝廷帶來很多弊病,絕對不能再讓一個仁君上位,因此選擇了抄家皇帝。沒有抄家皇帝,根本不可能出現所謂的康乾盛世。
好大兒自然也知道父親的情況,而他不愿意自己落到那個下場,因此在登基為帝之后就開始不贊同自己父親的政策,事實上到了后期好大兒自己也知道抄家皇帝做的沒有錯。
但抄家皇帝的風評一直不怎么太好,直到現代社會才有所好轉。由此可見讀書人的力量有多大(尤其是文官們),想要改變有多么的難,作為皇帝也沒有逃脫黑粉的算計。
今上就沒有那個勇氣去做改革的人,明知道土地被大量兼并,會造成統治不便,但還是想不出來怎么應對。
正是因為知道這種結果,皇帝不敢把整個官僚階層都得罪干凈,因此他只能裝作不知道。
就這么土地兼并,還是在不停進行中,有些人家因為生病等種種原因,不得不飲鳩止渴,賣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一家如此,兩家也是如此,看上去還不錯的日子只因為出現風波,就變得赤貧起來,不得不賣掉家產,這種風潮最終會給整個社會帶來無法挽回的頹勢。
今上自然知道怎么一回事,但又發現自己不可能做什么,難道皇帝大發慈悲就救助民眾?不可能的!皇帝知道自己完全救不過來,就直接無視,他需要擔心的事情多了去,就抓別的事情準備作妖。
呵!姜涵怎么知道的?那是因為這段時間常常觀察今上,自然發現皇帝看到稅收變少后罵罵咧咧的,心里很是不爽,就覺得自己事事不怎么如意。
聽到皇帝的嘆息,姜涵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想法,畢竟到了他這個等級能夠洞察人心,并不是很難的事情。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