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死之人,住哪兒不是一樣?就怕污了姑娘家的房子。”一路走來,下人們對小姑娘的稱呼,老者斷定她是顧家人。沒想到以制藥聞名于世的顧家,還有子弟精通醫術。看來這顧家,將來不容小覷啊!
青年卻從顧夜的話語中看到了希望:“姑娘,您剛剛說肺癆也有疫苗,是可以預防的?不知道……您,或者您的家人,有沒有能夠治好這種絕癥的?”
“絕癥?肺結核算什么絕癥?”顧夜吃吃地笑了,回頭看著這對父子倆,“放心吧,頂多半個月,這位老先生就能恢復如常——當然,他身上的肉,還是要慢慢養回來的!”
青年熱淚盈眶,攬著父親的肩膀,竟哽咽得不能出聲。老者經歷了大起大落,情緒還算穩定,他拍著兒子的手有些顫抖:“休得做出這等小兒作態,讓人家姑娘笑話。”
“人之常情嘛,可以理解!”顧夜前世在醫院實習的時候,見慣了患者家屬情緒的激烈動蕩,自然見怪不怪了,“老先生,您就在這安心的住下,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
“那個……我能留下來照看父親嗎?”青年惴惴不安地問了句。
老者瞪了他一眼:“我這病是過人的,你要是再病倒了,誰來照顧你母親?誰來安撫家人的情緒?去去去,別老在我面前晃悠,看著都煩!”
“這是口罩,你帶上這個,不跟患者一個飯碗吃飯,被傳染的幾率就很小。”顧夜發給青年一個白色的口罩,示意他像自己一樣帶上。青年收起擔憂的情緒,帶上了口罩。
因著剛吃完飯就輪到他們接種,老者用過的碗筷還在房中,顧夜讓人收拾了,經過消毒后,成為老者的專用碗筷。另外,跟他住一屋的王老漢祖孫,也搬出了那間房子。房間里進行了嚴格的消毒,不留一個死角。
王老漢很奇怪,本來住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讓他搬到別的屋子,原本一個屋的大兄弟,卻不見了影子。難道……有錢人嫌棄他們祖孫,不愿意跟他們住在一起?
老者在單獨的院子里接受治療,吊了三天水,他感覺自己胸口不那么悶了,咳嗽也好多了。青年看到父親的好轉,這才相信小姑娘真能夠治好父親的病。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激,更是積極鼓勵父親配合治療,并且把顧夜的醫囑當圣旨執行。
顧夜說,適當的運動,有利于病人的恢復。青年就每天早晨,趁著天涼快,扶著父親在院子里走走。這座院子本來偏僻,沒有安排住接種疫苗的人,相對比較安靜。
老者也喜歡院子里的環境,每天欣賞美麗的園景,心情好時吟頌一首小詩,倒不像是來治病的,反而像來莊子避暑的。
“爺爺,貓貓……貓貓進去了!”一個稚嫩的童聲,打破了爺倆清晨的散步。
“慢點兒,小心摔著!”君永倫跟在孫兒身后,進了西北角一個院子,沒想到里面花木扶疏,小橋流水,姹紫嫣紅,端的好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