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5日,星期六,清明節,小雨,體感微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圣杜甫寫的一首描述清明節的古詩,這首詩短短四句二十八個字就給人們呈現了一副旅人出行遇雨,然后向路旁牧童詢問哪里賣酒的生動畫面。
詩里有旅人,有牧童,有杏花村。然而現實里沒有旅人和牧童,有的只是一名扛著長竹竿的少年。這里也不是杏花村,而是華國北方一個普普通通的叫做劉家村的小村莊。
村子不大,也就七八百人,雖然這里距離華國首都燕京僅僅不到三百里,但是這里的人卻世代務農為生,民風也極為淳樸。
扛著竹竿的少年叫劉學,昨天他在河里放了幾個魚簍,今天他扛著竹竿是去收魚簍的。
人漸醉了夜更深
在這一刻多么接近
思想仿似在搖撼
矛盾也更深
曾被破碎過的心
讓你今天輕輕貼近
多少安慰及疑問
偷偷的再生
情難自禁我卻其實屬于
極度容易受傷的女人
……
河岸邊隱隱傳出歌聲,這是劉學哼唱的他最喜歡的歌星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叫做《容易受傷的女人》。
河岸邊種著密密麻麻的樹木,小路就掩映在綠樹之中,不平坦但也不十分崎嶇。
雨不大,劉學沒有打傘,他的身上只披著一個用化肥袋子做的簡陋的雨衣,腳上穿著的則是父親的雨鞋。父親腳大,他腳小,所以雨鞋穿起來并不舒適。
就這樣扛著竹竿,劉學深一腳淺一腳的行走在雨后略顯濕滑的河邊小路上。
突然,劉學的眼角余光掃到路邊不遠處的幾個白色小傘。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