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工匠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也就比商人稍微好一些,可是人家商人有錢,而工匠們則是地地道道的窮人。
“嗯。”劉學點了下頭,然后朝屋子里看了看。他走到一個離窗戶不遠的地方站定,然后朝馬三和趙四說道:“你們過來這里。”
“是,殿下。”馬三趙四答應著來到劉學站立的地方。
“你們在這砌個爐子。”劉學指著腳下說道。“你們先用磚頭在這壘一個四方形,然后……”
土爐子的制造工藝并不復雜,而馬三又是祖輩相傳的泥瓦匠。因此,在劉學還算詳細的描述下,馬三很快就對土爐子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說完爐子的制作方法,劉學又把煙囪大概的說了一下。對于明朝能不能做出煙囪劉學不清楚,但有一點他知道,那就是華國古代的工匠中臥虎藏龍,能人是不缺乏的。
果然,在劉學說完煙囪后,趙四提出了自己的幾個疑問,然后他很謙虛的說道:“殿下,小人這就跟徒弟回去嘗試著打造一下煙囪。”
“行,去吧。”劉學朝趙四說道:“一定要記住,煙囪的外形可以不好看,但密閉性一定要好。”
“是,殿下,小人記下了。”趙四答應一聲在跟在一名宮女身后離開了屋子。
“那個王德化。”趙四離開后,劉學又喊了一聲王德化,“你去買點煤回來。”
“殿下,要買多少?”王德化問道。
嗯……
劉學想了一下說道:“先來兩……”話說了一半他就停下了,劉學本想說兩噸的,可轉回頭一想,這個時候應該是沒有“噸”這個量詞的,所以他改口說道:“先來兩千斤吧。”
“要這么多。”被劉學說的數字驚到了,王德化說道:“殿下,煤燒著了煙特別大,而且……煙是有毒的,殿下……”
“哪那么多廢話,讓你去買你就去買,本王沒打算征求你的意見。”劉學不擅長待人接物,再加上他不可能完全模仿朱由檢說話的習慣,所以他只能選擇用這種嚴厲的語氣以達到少說話的目的。
“奴婢該死,請殿下息怒,請殿下息怒,奴婢這就去買。”被劉學嚴厲的語氣嚇到了,王德化趕緊跪在地上磕頭認錯。
“滾吧。”劉學一甩厚厚的袍袖,轉身回床上去了。
在床上趴好后,劉學朝一旁的袁文芳說道:“繼續按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