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會有糧食儲備,不同的是每個國家儲備的糧食數量是不一樣的,像華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儲備的糧食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些儲備糧只有在遇到天災人禍,出現糧食危機,又或者是戰爭時期才會動用。然而華國已經多年沒有遇到過如此重大的天災人禍,同樣華國也有幾十年沒有戰爭了,所以每年的儲備糧都不會有太大的消耗。
放的時間久了,糧食是會變質的,因此華國每年都會對外處理一部分儲存時間久,即將變質的糧食。當然陳化糧不只是國家儲備有,就是社會上也會有,不過社會上的陳化糧數量和國家儲備要處理的數量相比,就微乎其微了。
雖然理論上講陳化糧是只能做飼料和其他用途,不能給人吃的,但事實上每年都會有相當一部分陳化糧進入市場,成為一些社會底層人的口糧。比如,農民工。
因為氣候原因,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明幾乎年年都有各種災害發生。糧食大幅減產,再加上頻繁的戰爭,糧食缺口會很大。劉學在大明是帶著任務來的,他是要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器靈的,要想完成這個任務,首要的任務就是讓大明穩定下來。而要想穩定大明,解決糧食問題是他必須要做,而且一定要做成的。然而現在大明本身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那么就需要劉學從現代社會想辦法去解決。
對于忍饑挨餓,吃樹根觀音土的災民來說,陳化糧無異于珍饈美味了。在劉學看來,陳化糧有兩個優點,一個就是量大,另一個就是便宜了。按照李志浩說的,陳化糧的價格只有正常糧食的一半,這也就意味著自己花同樣的錢能多買一倍的糧食,這對緩解明朝糧食危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行,那就麻煩五哥跟四哥說一下,今年的陳化糧我全要了。”陳化糧有這么大的優勢,劉學當然不會拒絕。
“沒問題。”李志浩做了個ok的手勢。
需要交待的事情都交待好了,劉學也可以放心的回家了,臨走前他給李志浩留下了三百萬現金,這些錢是這幾天李建設又賣掉一部分古玩掙來的。拿錢的時候李建設告訴劉學,下個月在燕京會有一場拍賣會,他準備把劉學帶來的古玩中的一些精品放到拍賣會上去拍賣。雖然去拍賣會要付一部分費用,還要交稅,但總的來說,即便是交手續費和交稅,所得也要高于這樣私下里買賣,畢竟拍賣會上的拍品會有很大幾率同時被幾個人一起競爭,有競爭才會有抬價的。
對于李建設的安排劉學自然是沒有意見的,他說:三叔,這些東西怎么賣您就看著辦就行,我不參與。
雁翎市距離燕京不過一百余公里,劉學出發兩個多小時后,兩輛車一前一后的停在了劉學家門口。
劉學家在劉家村的最西邊,四間磚房,門前是一條大街,東邊是一條胡同,西邊是他家剛剛蓋好的準備給哥哥劉學東結婚用的新房,新房的西邊是經過村子的一條泄洪渠。從劉學家東邊的胡同往北走大約五十米就是村口,穿過這里的是一條鄉級公路,公路一頭連接雁翎市,另一頭連接東邊的村子。
回家的路上,劉學用手機給家里打了電話。本來他家是沒有電話的,但去年李清婉來的時候給裝上了,而且還交了金額不小的電話費。電話里,劉學讓父親雇幾個裝卸工來,他從燕京拉回來了兩大車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