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社會地位很低下,很小的時候就要讀《女誡》《內訓》和《女論語》等書籍,嫁入夫家后要三從四德,不能違背丈夫的意愿。
妻的地位就如此低下了,那妾就更加不堪了。妾的身份到底有多低微呢?就連她們生下的子女都不愿意在公共場合承認自己庶出的身份。
子女不承認自己的母親,由此可窺一斑。
五月十六,吉日,今天是劉學迎娶張黛玉的日子。按照規定,娶妾不能大辦,接親的花轎都不能從正門而入,新娘也不能穿大紅的喜服。
然而,劉學在遵守了一些規則后也打破了一些規則。他沒有大辦,但張家的親朋好友和他不多的幾個親戚都到場祝賀了。后來,魏忠賢也來了,他不光來了,還帶來了朱由校的一些賞賜。
這天一大早劉學就打扮一新,然后到時間后便騎著高頭大馬去張府接新娘,陪他一起去的有表弟劉文炳和駙馬鞏永固。
劉文炳是朱由檢舅舅家的孩子,而鞏永固則是朱由檢的妹妹樂安公主的丈夫。在燕京圖書館查資料的時候,劉學查到這兩個人對皇帝,至少對大明是忠心耿耿的,在北京城陷落后,此二人都殉國了。
“殿下,咱們這么大張旗鼓的去接新娘,不會給殿下招來非議吧?”騎在馬上,十三歲的劉文炳一臉擔憂的看著劉學問道。
劉學板著臉說道:“叫表哥。”
“是,殿下,啊不,表哥。”劉文炳有些不習慣,臉上掛著局促的表情。朱由檢在出宮建府之前一直都生活在皇宮里,劉文炳的父親是朱由檢的舅舅,但不是朱由校的舅舅,所以別說是他,就是他父親都沒有資格進皇宮。因此除了過節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時劉文炳能和朱由檢見一面,其他時間兩個人是見不到的。
見面少,見面時又是匆匆而過,因此劉文炳和自己這個表哥的關系并不是很親密,甚至是有些疏遠。當劉文炳收到劉學要自己和他去接親的消息后,劉文炳一度有些茫然,他弄不明白自己這個表哥怎么這么看得起自己。
疑惑歸疑惑,在劉學和張黛玉成親的這天,劉文炳還是早早起來就去信王府報到了。
“不會。”劉學淡定的說道。
見劉學沒有解釋的意思,劉文炳便也不再說話。
隊伍一路吹吹打打來到了張府門前,三人下馬,然后就是一套繁瑣的禮儀。等新娘子上轎后,隊伍返回信王府,一路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一群小孩子在隊伍旁邊跑來跑去的看熱鬧,時不時的會爭搶地上沒有炸開的鞭炮。
劉學把跟在隊伍旁邊的肖榮榮喊了過來,“你找幾個人給遇到的所有人都發糖,本王要讓所有人都跟著高興一下。”
為了這次婚禮,劉學可是準備了好幾口袋的糖果。
當包裹著精美包裝的糖塊漫天灑下后,孩子們紛紛爭搶了起來,就是路邊看熱鬧的百姓也紛紛伸手接,或是彎腰撿落在地上的糖塊。
糖在古代也是一種奢侈品。
隊伍熱熱鬧鬧的回到了信王府,劉學一翩腿兒就從馬背上跳了下去,大步走到花轎前,劉學一彎腰便把張黛玉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