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的房間出來,劉學去了隔壁院子,在那里,第二批鏢師已經開始訓練了。
就在劉學巡視鏢師訓練的時候,遙遠的山海關,巍峨的關城下,一支隊伍正在急速出關。郭凱行走在隊伍中間,他一邊走,一邊跟身邊的張老三確認著什么事情。
“張大哥,出關后就按照咱們昨天商量的那樣,所有人都要加快速度了。韃子已經打過來了,咱們要用最快的速度趕到寧遠城,然后視情況來決定要不要去錦州。”郭凱帶著經過訓練的鏢師保護著勞工隊去遼東筑城。一開始他們跟著朝廷給遼東運送物資的隊伍一起走,可走了沒幾天他就跟趙四和張老三商量單獨趕路的事情,原因無他,朝廷的隊伍走的太慢了。
正常人一般情況下的步行速度是一小時五公里左右,如果一天能走上十個小時,那就是一天能走五十公里。北京城距離山海關大概在三百公里出頭,就是算上休息的時間,滿打滿算有七八天也就到了。
然而,跟著朝廷的物資隊走,一天下來僅僅走了二十多里路,連正常行走距離的一半都不到。物資隊不著急走路,反正他們是公事,晚幾天到也沒關系。但是郭凱帶領的隊伍不一樣,他們出關還有事情要做,信王殿下對他們恩重如山,他們是不會昧著良心在路上磨洋工的。
于是,三人經過商量,果斷的留下王老四帶著一百人押送著水泥等物資繼續跟朝廷的物資隊一起趕路,其他人則輕裝上陣,用最快的速度趕往寧遠城。
這次出行,為了加速隊伍的行進速度,劉學花重金給隊伍配備了充足的馱馬,隊伍需要用到的帳篷等物資全部用馱馬來馱,人只需要帶著自己的隨身物品和一部分食物飲水即可。
同樣為了減輕隊伍的負重,在食物上劉學給隊伍攜帶的除了正常的糧食外,還有大量的壓縮餅干。這次分隊伍,輕裝后的隊伍只帶走了全部的壓縮餅干,而大米和面粉等糧食則留給了王老四。
山海關距離寧遠城不過百余公里,按照勞工隊伍的正常行進速度只需要兩天就能到。但是大戰在即,從山海關到寧遠的路上經常有軍隊經過,導致勞工隊伍沒法全速前進,因此這一百公里隊伍走了兩天半。
五月十九日臨近中午的時候,勞工隊伍終于抵達了寧遠城外。此時,因為戰事在即,寧遠城已經關閉了所有的城門,不允許隨意的出入。
在關門外停下,郭凱朝城頭喊話,城上執勤的千戶官得到手下士兵報告,說是從京師來了一支筑城的隊伍,要求入城。該千戶官并不知道勞工隊伍的到來,不光他不知道,就連袁崇煥都不知道。出于謹慎的原則,千戶官將消息報告給了自己的上官,然后一級一級的上報,直到袁崇煥得到了這個消息后,郭凱才得以入城。
進城的只有郭凱一人,他要去向袁崇煥表明自己的身份,證明他不是后金人的探子。
在一隊明軍士兵半押半送下走進一處衙門,郭凱見到了遼東巡撫袁崇煥。
“小人見過袁大人。”見到袁崇煥后,郭凱給袁崇煥施了一禮。
袁崇煥坐在椅子上打量了郭凱一番,然后問道:“你說你是從京師來的?”
郭凱拱手應道:“是。”
說完,郭凱從懷里拿出一份文書,說道:“大人,這是小人的文書,請大人過目。”
一名親兵過去接過文書,然后走回去雙手呈給了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