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讓李德和鄭芝虎久等,劉學從皇宮回來的第二天,宮里便來了消息,朱由校已經同意鄭芝龍的招安了。海防游擊,官說不上大,但也不算小了,這下鄭芝龍終于不再是海盜了。
傳遞消息的宦官說今天是先來告訴殿下的,正式的任命文書和官服稍后會送到福建,屆時鄭芝龍去上任便可以了。
給了來送消息的宦官一大錠銀子打發走后,李德讓鄭芝虎立刻啟程回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芝龍。李德要留在京師,生意的事情還沒有談完,他還不能離開。
前腳鄭芝虎剛走,劉學后腳就去了牛家莊。四月初的時候劉學在牛家莊種了一百畝土豆和五十畝的紅薯,如今三個多月過去了,到了土豆成熟的日子了。
來到牛家莊,牛結實帶著牛家莊的人迎接了劉學的到來。
“殿下,您來了。小人本來還想著這幾天就去王府一趟呢,地里的土豆估摸著該成熟了,這沒想到殿下就來了。”牛結實弓著腰賠著笑臉說道。
“嗯,咱們先去看看,如果土豆熟了,今天就收了吧。”劉學認識土豆地的地方,他也不用牛結實帶路,徑直朝土豆地走去。
來到土豆地邊,劉學蹲在地上用手挖了起來。很快,一個大土豆就出現在眼前。見劉學動手了,牛結實邁步走進土豆田里,蹲下來跟劉學一起挖同一棵土豆。
在兩個人的挖掘下,第一棵土豆很快就被全挖了起來。劉學把土豆秧子上的土豆揪下來,又把挖出來的一些掉落的土豆集中到一起數了一下。第一棵土豆一共產出了八個土豆,個頭不是很大,但也還可以了了,畢竟是第一年種,沒什么經驗。
拿出一桿秤,劉學把八顆土豆放到秤盤上稱了一下。一斤二兩,這是一棵土豆的產量。劉學站起身體,眼睛在面前的一百畝土豆田上掃了一眼。他記得一畝土豆種了大概三千棵出頭,一棵一斤二兩的話,那保守畝產也在三千斤左右。現代社會土豆的產量普遍在四千斤以上,如果用科學的方法種植,什么都達到最優的話,畝產是能達到萬斤的。2007年,靖邊縣的一個生產示范基地就曾種出過畝產高達5136公斤的全國最高單產記錄。
一萬斤咱就不奢求了,七八千斤也不去想,但四千斤應該是可以做到的。這還是第一年種植,一切都是靠自己這個半吊子給出的建議管理的,相信再過上幾年,等人們有了豐富的經驗后,土豆畝產超四千斤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牛村長,召集村民們先挖一畝,挖完咱們再稱一下重量,看一畝到底能產多少土豆。”用一棵土豆的產量推算一畝土豆的產量可以,但不夠準確,他想知道在大明,一畝地到底能產多少土豆。
“好嘞,請殿下到樹蔭下乘會兒涼,小人這就去召集大伙來挖土豆。”牛結實激動的說道。不由得他不激動,這一百畝土豆是他看著長起來的,他知道一畝地里種了多少棵土豆,一共是3245棵。農閑無事的時候,牛結實曾經一畝地一畝地的數過這一百畝地每一畝的土豆苗數量。得益于劉學給村子里開設的夜校,牛結實這個大老粗也去夜校掃了盲,別的不敢說,從一數到一千他還是能做到的,就連簡單的加減法他都會。
牛結實離開去召集人手后,劉學溜達到一片小樹林邊,早有王府護衛在樹蔭下清理出了一片地方,跟著劉學過來的宮女在地上鋪上了毯子。
很快,牛結實去而復返,他帶來了幾十口子人,大家給劉學行了個禮,然后便拿著工具去地里挖土豆了。
俗話說得好,人多力量大,在幾十個人的挖掘下,很快就挖完了一畝土豆。把挖出來的所有土豆都上秤,最后加起來一算,這一畝土豆田赫然產出了3124斤土豆。
據《河間志》卷三記載:一夫耕田三五十畝,畝收一石以上。一畝麥子收一石多,即便再加上秋糧的收成,也不過是兩石多,不到三石的樣子,折合成現代的計量單位也就三百斤。
如今一畝土豆產三千多斤,是三百斤的十倍,這也就意味著種一畝土豆的產量和種十畝麥子和秋粟的產量之和是一樣的。十倍的產量,十倍的產量啊,劉學對此還沒有太大的感覺,但牛家莊的人則是炸了鍋了。他們世世代代都是農民,以種地為生,以前他們勞作一年下來,交完稅和地主的租子后,所剩的也就將將能不餓死,趕上年景不好的時候,挨餓那都是輕的。如果畝產真的能翻十倍的話,那,那……一想到以后有可能再也不用挨餓了,村民們喜極而泣,土豆田里哭聲一片。
哭過之后,所有村民都跪到了劉學跟前,他們發自真心的感激劉學,感激他給他們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