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陛下說的關外士兵多嘩變,皆因為關外苦寒,且要時刻提防著建奴的入侵,所以兵士們都十分的疲憊。人一旦疲憊,脾氣便會不好,脾氣不好,往往就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斗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糧餉了,朝廷幾乎年年欠餉,肚子都吃不飽,還要與建奴作戰,士兵們有些怨氣是必然的。怨氣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士兵們就像裝滿了火藥的火藥桶,有一點火星就會爆炸,因此才會發生嘩變。”
“朕也知道朝廷欠餉,可是孫師可知朝廷為何欠餉?”劉學又問道。
“這……”孫承宗不敢說了,他閱歷豐富,怎么會不知道朝廷為何欠餉,只是他知道也不敢說罷了。
見孫承宗不說,劉學便說道:“朕知道孫師知道原因,只是孫師不說罷了。既然孫師不說,那朕就說一說這欠餉的原因。”
“老臣洗耳恭聽。”孫承宗臉色有些難看的說道。
“欠餉的原因無非就是朝廷沒錢,可是朝廷為何沒錢呢?歲入少而支出多,這便是朝廷沒錢的原因了。朕看過最近幾年的朝廷歲入,幾乎是年年都在減少,至于減少的原因嗎?相信朕不說,孫師也是知道的。我大明商業如此繁榮,每年從國外流入的白銀巨萬,然而朝廷卻收不到商稅,這是為何?
除了商稅,還有田賦,田賦為何也在減少?朕猜測應該是被士紳不納糧搞的。土地被士紳兼并,而他們又不納糧,田賦不減少才怪。
說完歲入,咱們再說說支出。朝廷的支出無非就這么幾個地方,一是宗室支出,二是朝廷官員的俸祿支出,再有就是軍費支出。
宗室每年都要分走近一半的歲入,然而各地宗室都擁有大量的土地,完全能做到自給自足,朕想不通朝廷為何還要給他們發俸祿。官員的俸祿這些年幾乎沒有怎么增長,但官員的數量卻增長了不少。最后就是軍費了,孫師曾經督師過薊遼,這方面朕就不獻丑了。以上就是朕能看到和想到的,不知道孫師覺得朕說的對不對?”說完后,劉學朝孫承宗問道。
孫承宗黑著一張臉,說道:“陛下所言雖不是全部,但也中了八九成了。”
看了眼孫承宗黑著的臉,劉學繼續說道:“宗室的支出朕不敢減,因為這是祖訓;朝中大臣的俸祿朕也不能減,因為大臣們還要吃飯,還要養家的;軍費朕就更不能減了,因為不減還欠餉呢,減了軍隊還不全都嘩變了嗎?既然不能削減支出,那唯有增加收入了。士紳朕也是不能動的,士紳不納糧是太祖定下的規矩,朕若改了,那便是不孝。算來算去,朕能增加收入的也就剩下商稅了。恰好我大明商業繁榮,收商稅的余地很大。可是朝廷卻收不上來商稅,朕想應該是收稅的官員辦事不力,下不去狠心去收,所以朕打算先一點一點點削弱魏忠賢的勢力,然后等他弱到對朕造不成威脅了,朕便讓他去收商稅。相信以魏忠賢的狠辣和這些年的積威,他一定能收上來不少的商稅。孫師覺得朕這個辦法如何?”
孫承宗想了想說道:“陛下的辦法可行倒是可行,不過陛下要小心不要被蛇反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