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五十個銅元。”工人張開右手比劃道。
“好,你這五十個銅元我都要了。”豪紳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說道:“我給你六十文錢,你看如何?”
聽完豪紳給出的兌換金額,工人在心里稍微算了一下,然后他把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這位老爺,不可以。”
被招進修路隊后,工人們白天要在工地上修路,晚上還要拿出至少一個時辰的時間來學習阿拉伯數字和認字。雖然很多人不愿意學習,但教他們學習的工頭說了,不學習就開除,而且一個月學不會一百個字也開除。
單只學會阿拉伯數字還不行,工人們還要學會兩位數的加減乘除,現在正在朝三位數的加減乘除發起攻擊。工人在心里稍微一算便得出一個結果,那就是用豪紳給出的那個兌換比例來換錢的話,自己是吃虧的。
首先不用新錢的話,是買不到土豆和紅薯這些廉價的糧食的。再有就是流動商店的糧食價格普遍比市場低兩成左右,豪紳給出的兌換比例也只是增加了兩成而已,根本不劃算。
“為什么不可以?”豪紳不解的問道。他已經按浮動兩成和對方換錢了,難道對方還不滿足嗎?想著想著,豪紳的臉色便冷了下來。
“這位老爺,是這樣的,流動商店販賣的土豆和紅薯在別處是買不到的。”見豪紳的臉色變難看,工人立刻解釋了起來。“再有就是流動商店賣的商品都比市場上低兩三成,所以老爺您給出的那個兌換比例對小人來說并不劃算。”
工人這一解釋,豪紳的臉色才緩和下來,原來不是對方貪心不足蛇吞象,而是自己給的價格確實低了。略微琢磨了一下,在豪紳給出1:1.5的比例,并且只兌換一部分的新錢后,工人這才滿口答應下來。
在和陸陸續續來采買商品的多名工人兌換之后,豪紳如愿以償的買到了自己心儀的奢侈品。之后,這名豪紳做起了二道販子,他從修路隊工人手里大量兌換新錢,然后在流動商店采購各種奢侈品,再把這些奢侈品賣給其他需要的人,從中賺取了巨額的差價。
像這個豪紳一樣的人在河南、山東和陜西等有修路隊的地方幾乎都有出現,他們都通過對商機的敏銳嗅覺賺取到了巨額利潤。最甚者是山西的一個豪紳,他不但通過倒騰新錢和銀子來賺取差價,他甚至還組織了商隊到京師去兌換新錢,然后回到家鄉在流動商店采購奢侈品,從中賺取更加巨額的差價。
崔維山將范永斗等山西商人抓了一茬,空出來的市場很快就被這些豪紳所取代,而新錢也隨著這些豪紳們的倒賣漸漸被人們所接受。而這也正是明信樓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想要達到的一個目的。
在百姓們心里對新錢不再懷有抵抗的心理后,新錢的推廣工作便順利了很多。當大明中央銀行在修路隊所在地成立分行,開始進行新錢的兌換業務后,豪紳們無法再通過兌換新錢來牟利,但是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成為了新的商人,這些新商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舊的掙錢路子沒了,但是新的掙錢方法卻層出不窮的出現,讓這些人繼續著他們的輝煌。
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劉學按照禮部給出的條陳讓一個個勛貴和外戚去皇陵祭祖,同時劉學也帶著他的幾個老婆去太廟祭祖。到了晚上,劉學讓宦官們燃放自己從現代帶來的煙花,他還給宮女們分發了那種可以拿在手里燃放的仙女棒。
裹著厚厚的皮裘,坐在房檐下的椅子上,劉學幾人看著空地上興高采烈燃放煙花的宮女們,看著她們來回奔跑,發出一陣又一陣歡快的笑聲。在稍遠一點的空地上,兩排二十門煙花燃放器擺在地上,宦官們點燃開天雷扔進鐵桶里,咚的一聲響,接著便是天空中綻放開來的絢麗的煙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