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害怕,回去后照直跟李倧說就是。”劉學見樸步東渾身顫抖,便安慰對方道:“若是他同意,朕便會派人過去做交接的工作,如果他不同意……”
最后劉學沒有把話說完,他不想恐嚇樸步東,但他也不想說假話欺騙對方,不管李倧同不同意,朝鮮他是一定要吞并的。現在對于土地的渴求使得劉學什么都不想了,其實即便他想也是想不出什么的,畢竟他不是政客,對于吞并朝鮮后所產生的影響他是一點都不知道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許劉學根本就不怕吞并所帶來的影響是好是壞,他已經開始盲目的自信自己那支裝備了現代化武器的軍隊了。
接見完樸步東后不久,劉學又接見了琉球的使臣。琉球的使臣可不是一般人,而是琉球的國王尚豐。
尚豐是剛剛到京師,這次他是秘密來的,就藏身在琉球的使臣團里面。在和劉學見面之前,尚豐已經和孫承宗見了一面,他把這次來大明的目的跟孫承宗說了一下。
尚豐這次來大明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就是想內附大明,讓琉球成為大明的領土,而不只是藩屬國。第二個目的就是在第一個目的未能達成的情況下,也就是大明不要琉球的情況下,他希望大明能夠幫忙和倭國斡旋一下,讓倭國把占領的奄美五島歸還琉球。
1609年,倭國的薩摩藩出兵三千打敗了琉球王國,此戰結束后,琉球不但成為了倭國的附庸國,還把琉球北邊的奄美五島劃給了倭國。直到今天,奄美五島的行政區劃依然屬于鹿兒島縣,而不是沖繩縣。
琉球國小民弱,一共只有十萬人,軍隊更是寥寥無幾,根本就不是倭國的對手,所以他們只能求助于宗主國大明。作為國王的尚豐,他早就想退位過自己的逍遙日子了,只是他擔心自己退位后琉球的百姓過上水深火熱的日子,他要給琉球的百姓謀一個好一些的出路。
對于琉球內附一事,孫承宗是不贊成的,理由很簡單,現在大明自己都有些自顧不暇,哪里有多余的錢財去接濟琉球。況且琉球深入大海,距離大明很是遙遠,管理起來也不方便。至于幫忙斡旋一事,孫承宗很想答應,可是他知道除非大明出兵,否則斡旋根本沒有任何效果的,倭國是個什么揍性,他是很清楚的。
見孫承宗什么都不答應,尚豐便要求見皇帝,他覺得皇帝是個愛財之人,自己多說說琉球的財富,興許皇帝就答應了呢。
“陛下,別看我琉球人少,國土也少,但是琉球的物產卻極為豐富。”跟劉學寒暄了兩句后,尚豐開始描述琉球的美好了。“琉球雖小,但是景色優美,蔚藍蔚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且耕地也不少,每年都能收獲許多的稻米,足夠我琉球百姓食用。如果大明能夠遷移一些百姓過去,琉球的稻米產量一定會大量增加,到時候還能反哺大明。另外,我國還盛產甘蔗,能熬制蔗糖。”
“琉球的地理位置也極為優越,連通了南洋和東洋,每年都有大量的商船到首里城,商稅也著實不少。還有就是,琉球附近的海洋里盛產各種魚獲,陛下請看……”為了讓劉學對琉球產生興趣,將琉球納為大明的土地,尚豐可謂是用盡了全力。他打開隨身攜帶的一個木箱,然后從木箱里取出幾個比胳膊還粗大的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