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抄起搖籃說道:“做的結不結實?可別把朕的兒子給摔著了。”
一邊說著,劉學用力的檢查了搖籃的每一根木材。
穆老六說道:“請陛下放心,小人拿腦袋給陛下保證,搖籃做的非常的結實,小人等對每一根木料都進行了處理,不會有問題的。”
“嗯,還行。”檢查了一番,果然如穆老六說的那樣,搖籃做的很結實。他朝穆老六說道:“好了,你們的孝心朕記在心里了,好好干,朕不會虧待了你們的。”
“謝陛下,小人等能為陛下工作,那是小人們的福分。”穆老六笑意滿滿的說道。
北京城西山代指今天的門頭溝一帶,那里多山且富有煤礦,從遼國時期便開始開采了。如今,一條筆直的公路從京師一直延伸到西山深處。
今年剛一入秋的時候,一支建筑隊伍便開進了西山的大山里。他們沿著河一路向西修建了一條沿河公路,在公路的盡頭是一座高四百余米的小山。公路建成后,朝廷將公路附近的村子都遷移了出去。就在修公路的同時,還有一支隊伍,他們在公路盡頭的小山腳下扎營,然后每天就是開山挖石。
兩個月后,經過晝夜不停的施工,通往這座不知名小山的公路修通了。又一段時間后,小山處的工程也完工了。
這一天,一支龐大的隊伍來到了不知名的小山腳下。
從汽車上下來,一堆的人跪在地上給劉學行禮。
“都平身吧。”劉學擺擺手說道。
迎接劉學的隊伍中徐光啟在最前面,起身后他拉著一個中年人來到劉學跟前,說道:“陛下,這位就是臣向陛下舉薦的畢懋康。”
“臣畢懋康見過陛下。”留著挺漂亮小胡子的畢懋康再次朝劉學躬身施禮。
“嗯。”劉學點了點頭,說道:“我們進去看看吧。”
“是,陛下。”徐光啟答應一聲,跟在劉學身邊朝小山腳下的一個敞開的大門走去。
畢懋康,字孟侯,號東郊,歙縣人,善畫山水。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后累遷至陜西巡按,山東巡鹽御史。后遭魏忠賢排擠,御史王際逵彈劾,遂被削籍。畢懋康最著名的不是他的山水畫,也不是他做了多大的官,他最著名的是發明了燧發槍,編寫了《軍器圖說》,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軍事專家。
原本的歷史上,由于種種原因,燧發槍沒有得到推廣,否則華夏的熱武器也不會落后西方那么多,因為畢懋康發明燧發槍和西方幾乎是同時期的。
將后裝紙殼彈步槍的理念提出來后,大明的火器工匠們埋頭苦研,很快便試制了樣槍出來,但樣槍始終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無法正式量產。后來,還是徐光啟想到了曾經的同僚畢懋康,他向劉學舉薦了畢懋康,說他是研究火器的專家。于是乎,劉學一紙詔書將居家編寫《軍器圖說》的畢懋康召進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