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愛卿還有事情嗎?”劉學再次問道。
“沒有了,沒有了。”見劉學有送客的意思,幾人站起身說道:“臣等告退。”
劉學伸手說道:“幾位愛卿稍安勿躁,你們沒事了,朕有一事要跟你們說一下。”
見劉學有事情要說,幾個人又坐了回去。
“朕決定解除海禁,除月港外,增加天津衛、劉家港、福州港、泉州港和廣州港等港口,并在這幾個港口設立市舶司。所有港口只允許出貨,交易要到澎湖去交易,違者嚴懲,你們回去后擬一份旨意昭告天下吧。。”澎湖已經開始建設了,在大量工人的晝夜奮戰下,相信澎湖用不了多久就能建成一個大型的貿易場地。
要想富國強民開海是必然的,只是對于開海后偷逃稅款一事劉學有些頭疼,現在的商船都是木船,吃水淺,在海邊差不多的地方隨便弄個棧橋就能上下貨,想要繞過市舶司出海不要太容易。思來想去,唯有加大打擊走私才是正途,只不過以現在的條件,想要打擊走私難度太大了。
再次思考之后,劉學給打擊走私做了一個補充,那就是將所有的海貿都集中到澎湖去做。不管是大明的貨物出海,還是國外的貨物進入大明,都必須在澎湖進行交易。雖然劉學知道這樣還是無法禁絕所有的走私,但他覺得這樣做應該會有些作用。
“是,陛下,臣等回去就擬旨,然后昭告天下。”孫承宗應道。
“你們不反對?”見孫承宗一口答應下來,而且徐光啟等幾人也沒有絲毫反對開海的意思,劉學有些納悶了,不是大臣們應該極力反對開海的嗎?怎么這就同意了?
“陛下,臣等為什么要反對?”徐光啟反問了劉學一句。
“呃……”劉學語塞了,是啊,為什么要反對呢?
“陛下,大明剛建立時,太祖皇帝禁海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因為擔心張士誠、方國珍等人流落到海上的殘部騷擾我大明。再有就是當時的北元實力還很強大,其藩屬國也未向大明臣服,如果張士誠殘部與北元聯合南北夾擊,那時初生的大明也是很難受的。
再有就是禁海只是禁了民間的海貿,朝廷的海貿可是沒有禁。鄭和七下西洋,不光宣揚了我大明的國威,還賺取了大量的銀子,不然成祖皇帝又是五征蒙古,又是編撰《永樂大典》,還遷都北京城,哪里來的這么多銀子?
及至嘉靖皇帝年間,東南沿海鬧起了倭寇,朝廷才不得不大范圍的禁海。說白了,倭寇之亂也是禁海鬧的。倭寇中有真倭和假倭,真倭是在倭國生活不下去的流浪武士,假倭便是大明那些唯利是圖的巨商和海盜了。
經過戚少保的征伐,再加上后來隆慶皇帝開海,倭寇之亂這才徹底消失。海貿是掙錢的,但是茫茫的大海上危險太多,且朝廷希望將海貿的權力掌握在朝廷手里,所以才會禁海。如今,陛下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不再懼怕海上的危險,且陛下愛民如子,登基前后鼓勵民間經商,因此臣等早已做好陛下要開海的準備了。”
孫承宗一番話說來,很好的解釋了大明禁海的原因,以及證實了鄭和七下西洋并不是去找什么勞什子的朱允炆,而是去宣揚國威,震懾蒙元的藩屬國,以及貿易掙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