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后,劉學第一時間讓人通知馬三到阜成門等自己,然后他讓肖榮榮去備車。
很快,一支車隊便離開皇宮,朝阜成門的方向開去。
在阜成門,車隊和等候在這里的馬三等人匯合后一路朝西而去。
今天劉學的目的地是西山,具體點就是后世門頭溝一帶。兵工廠就在門頭溝附近的山里,他準備把電廠也建在這里。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能就近給兵工廠供電,保障兵工廠機器的運轉,再一個好處就是西山產煤,能減少電廠燃料的運輸距離。
來到西山后,在通往大山深處那條公路的西側,劉學下了車。眼前是一大片耕地,地面上已經是綠油油的一片了。
自從去年牛家莊的小麥和土豆紅薯喜獲大豐收后,今年京師附近的土地大部分都種上了冬小麥,一小部分土地留待今年耕種土豆和紅薯。
西山之所以叫西山,就是因為這里多山,只有門頭溝一帶還有極個別的峽谷低地里有一些耕地。因為土地很少,能養活的人口也就很少,因此這里還沒有縣城,只有稀疏的村莊分布在這片平地上。
“老馬,讓人丈量一下這片土地。”下車走到田邊后,劉學指著眼前的一大片綠油油的麥田跟馬三說道。
“是,陛下。”馬三雖然不知道劉學把他叫到這里來的用意,但皇帝吩咐了,他自然要執行。
馬三這次可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帶來了一支五六十人的隊伍,這些人無一不是手藝精湛的工匠。不僅如此,這些人還是讀過書認識不少字,且精通阿拉伯數字的加減乘除法的。
來到自己的隊伍里,馬三一番囑咐,工匠們點頭表示理解,完了他們便深入農田去丈量尺寸。
“啟奏陛下,宛平縣知縣王銘和縣丞、主簿、典史到了。”因為要在門頭溝征地,而征地要進行賠償,所以在出發前,劉學讓人通知了宛平縣知縣,讓他帶人去門頭溝。在明朝時期,門頭溝一帶是歸屬宛平縣管轄的。
“臣宛平縣知縣王銘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宛平縣縣丞……”
“臣宛平縣主薄……”
“臣宛平縣典史……”
被人帶過來后,宛平縣的四位父母官跪在地上給劉學磕頭行禮。
“都平身吧。”劉學說道。
“謝陛下隆恩。”四人起身,低著頭站立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