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了瞄,劉學飛快的伸手抓到鰻魚的脖子,然后又迅速的將鰻魚放進了桶里。這條鰻魚比鄭雪怡的胳膊都要粗,吃起來肯定很爽。
不得不說十七世紀初期的海洋資源是真的豐富,趕海才趕了一個多小時,劉學就已經抓了滿滿三大桶的海鮮。
五六斤重的大章魚,一斤多的海螺,一斤多重的鮑魚,七八斤重的石斑魚,還有海膽,各種鯛魚,鱸魚,鰻魚,簡直不要太豐富。就這還只是在馬尼拉灣,這里有漁民出海打漁的,如果是在外海,這魚類資源那得多豐富啊?
要不打兩網試試?
看了看手表,發現還不到十點呢,劉學想了想,然后招呼了肖榮榮四人一下,“肖師兄,走了,回去了。”
劉學和鄭雪怡整了三大桶海鮮,肖榮榮和周雷雷四人一人也弄了一桶多。把海鮮交給帶來的廚師后,劉學跟肖榮榮說道:“肖師兄,叫幾個人,咱們出海打漁了。”
“好,我這就去喊人。”肖榮榮答應一聲,跑去叫了十幾個人過來。
“愛妃,你去嗎?出海打漁的話容易暈船,要不你就在這等著朕吧,朕給你抓大魚吃。”暈船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劉學可舍不得讓鄭雪怡遭這個罪。
“陛下,臣妾就在岸上等著陛下吧,陛下一定要注意安全啊。”鄭雪怡沒有逞強,在安南的時候,她曾經坐過船,也確實暈了,那個滋味是真的不好受,所以她也不想再嘗試那個滋味了。
十幾個人爬上劉學從壺中界里拿出來的快艇,一名近衛軍操控著把快艇駛離了海岸,估摸著差不多了,劉學從壺中界里取出一艘漁船放在了海面上。
度過漁船出現造成的不大的波浪后,十幾個人爬到了漁船上。
劉學拿出來的并不是那種幾千噸的遠洋漁船,而是一艘二三十米長的小型漁船,這樣的小船有五六個人就足夠用了,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十幾個都上了船。
把發動機啟動起來,讓船緩緩駛離海岸后,劉學跑到船尾開始教下網的人怎么下網。
“先把這兩塊鐵板扔下去。”劉學站在船尾指揮著幾個士兵將系在漁網上的兩塊分水板扔到海里。接著,他又朝士兵們喊道:“把漁網一點一點的也扔進海里。”
隨著漁船的前進,碩大的漁網被一點一點的扔進海里,直到系在漁網上的兩根粗大的繩子繃直,漁網才算徹底放完。
放完漁網后,劉學跑到駕駛室,讓開船的梅觀戲加大馬力。
因為是第一次下網,沒有什么經驗,所以漁船只在大海上航行了半個小時,劉學就招呼大家收網了。之所以這么早收網除了想早一點看看有沒有捕到魚,還有一個原因是漁船的速度下降了一些,劉學擔心是船出了問題,所以才提前收網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