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富饒,尤以蘇杭為甚。自去年魏忠賢來到江南后,江南的大商人們算是倒了血霉了,時不時的就有東廠番子闖進商人家里,然后抄家砍頭。對此,人們是敢怒不敢言。漸漸的,那些上層的人開始對新帝產生了怨氣,進而想要改變這個現狀。
眾所周知,有明一朝,南方的讀書人比北方的要多,而且水平也高,這就導致了南方的官員比北方的要多。明初時,為了照顧北方學子,朝廷實施了南北榜制度,但也正因為如此,導致明朝后期的朋黨之爭。
浙黨、楚黨、東林黨,及至后來魏忠賢的閹黨,各黨派之間互相攻訐,當時官員們無心政事,一心只為黨爭。只要是敵對黨派提出來的意見,不管是不是對國家對百姓有好處,他們都要攻擊對方,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壓對方,提高自己黨派的地位。
南方官員多,致仕回家的也就多,這些朝廷官員致仕回到家鄉后,別說百姓了,就連地方官員都要高看一眼,逢年過節的都要送上禮物,甚至是親自上門拜訪。
除了致仕的官員多,南方的經濟也發達,富甲一方的商人、士紳也就多。天啟朝時,這些人最痛恨的便是魏忠賢,因為魏忠賢收他們的稅,還迫害他們。等好不容易天啟皇帝落水掛掉后,人們將希望都寄托在了新帝朱由檢的身上。
一開始,劉學的確是做了符合這些人心意的事情。魏忠賢身邊的五虎五彪等狗腿子相繼被砍頭、下獄。然而,魏忠賢卻沒有在這些人被處理后跟著被處理。魏忠賢不但沒有被處理,甚至被皇帝派到了南方。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有多少人倒在了魏忠賢的屠刀之下。漸漸的,希望化作了怨氣,化作了仇恨。
于是乎,一些人勾結到一起,然后他們出主意的出主意,出錢的出錢,出人的出人,一群人團結合作,雇傭了一些盜匪、殺手。雇傭好刺客后,有關系的人利用自己的關系將這些刺客安排進了移民中。
痛恨劉學,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很多,而這些人并不都是一伙的,因此這才導致馬尼拉刺殺中出現了多支刺殺隊伍。其實當時這些刺客并沒有串聯到一起,只是有人發動行刺后,其他刺客見時機不錯,跟著一起發動了刺殺。
一間密室里,幾個人圍桌而坐。
“刺殺能成功嗎?”一個人率先說道:“皇帝遇刺多次了,我聽說他身邊總是跟著許多近衛軍的。”
“不成功就不做了嗎?刺殺這種事情,盡人事而聽天命吧。”另一個人說道,顯然這個人對刺殺也不抱太大的希望,畢竟這次刺殺有些倉促了,跑到萬里之遙的馬尼拉去刺殺皇帝,這委實有些兒戲了。
“萬一刺殺失敗的話,不會把咱們給牽連進來吧?”有人說出了心中的擔憂。
“放心吧,為了安全起見,我是讓我的心腹和中間人聯系的。”稍微停頓了一下,這人繼續說道:“現在我那個心腹和中間人都死了,即便刺殺失敗,也不會追究到咱們的頭上。”
“嗯,此舉還算穩妥。”一群文人和商人根本沒有將手下和中間人的性命當一回事,他們都是做大事的人,自然不會拘泥于這樣的小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