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暴的肯定是想跟著李有財的那些個店鋪掌柜暴露的。
所以吃進去的銀錢想要他拿出來,他肯定是不愿意的。
可是,李有財卻請來了縣太爺分家。
這下完了,全完了。
什么都沒了。
一直到天色暗下去,幾個賬薄先生才算了出來他吞進去的銀兩花銷。
看著這十幾萬兩的賬,李有財眼都沒有抬一抬“庶兄母子既然想分家,在這蜀地庶兄經營店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既然今兒個縣長大人都來跑了這一趟,那么,
庶兄花掉的這些錢,為兄也愿意不去追究。但是買進的宅子商鋪,卻是不能給了,但是,我還是愿意以九一之賬分之。”
李家有規定,分家,嫡系要分走九成家產,而庶系分一成。
“等下的你貪了的銀錢,你有多少就補多少給我,宅子也可以折成錢。念在你也是姓李,今天分家,你花掉的錢,我不追究,剩下的我也只要九成,余下的一成,你自是留著,
再者,買進的宅子商鋪我也只要九成,余下的你留下便是,你們住著的這個宅子原本就是當年我自己購來的,所以我給你們三日時間,搬去分給你們的宅子居住,走之前,
就把分家斷親書都簽了吧,以后你雖姓李,卻是與我李家沒有任何關系,這位朱姨娘,你若是不甘,想再鬧一鬧,那么我便報你兒子貪墨之罪,你該是明白貪墨十余萬兩銀錢是什么罪”李有財懶得和他們拉扯。
生意場上遇到這樣的事海了去了,不多自己家這一個糟心的庶兄。
朱姨娘是庶兄的親娘,當年和自己娘搶爹的寵,可是沒干什么好事兒。
這會子還想在自己面前鬧,呵,笑話,一個可姨娘罷了,有本事讓他爹從墓地里爬出來找他啊
姨娘這種玩意兒,還真他么的就是個攪家的玩意兒。
李有財想到了自己那些個跑掉的小妾,心下一陣的犯冷,若不是縣官大人還在這里,李有財就能把這兩個糟心的玩意兒扔出李家大宅。
“李兄如此,也算人至意盡了。”縣長大人說了句公道話。
這樣的事情要是犯到自己家里,呵呵,他不給他們下了大獄,分逼不給才是怪事。
這李有財一來州府就給各縣長都送去了五千斤的糧食和一千銀的救災銀,這不看僧面看銀面啊,既然人家請自己來看出好戲,就看好了。
嘖嘖嘖,十多萬兩,要是都捐給自己衙門里多好,能幫不少流民了,不過李有財是個懂事的,今兒個自己只是兩句話,就能解決他的麻煩。
再說了,他這個庶兄真不是個懂事的,這縣里誰不知道他小妾都有九房,外室有多少倒是不知,但是卻是經常聽到他茶余飯后的談資。
什么又娶一房小妾啦,小妾和正室又打起來了,正室又去抓外室的奸啦
就這種人,他真不給正眼看。
若不是李家人善做生意,他哪有這命享受這么些年的富貴,差不多得了,還想鬧什么這么多年也沒給衙門帶來啥好處。
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