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涼州讓再加上揚州和杭州、楚州都插上了好的秧苗,種子全是從附近的州府運過去的。
這一次,官府并沒有免費送種子。
畢竟已經有了六州的豐收,根本不用讓百姓購買高產的種子,便有成千上萬的百姓爭先恐后地要向朝廷買便宜又好的糧種。
今年的種子又比去年還要好一些。
但好的種子僅僅在唐家村與蜀中的皇莊種上了。
這是唐寧一回來就配好的種,實在配不了太多。
只能先滿足眼下,等產了高產量的糧,下一季再全國推廣。
楚州也在荊州被收復后徹底交出了兵樹,言明尊從蜀王,所以蜀王仁慈地帶他們種地。
各州的百姓都在忙碌。
特別是揚州和杭州。
揚州府下一個叫丹陽的小縣城里有家地主就要求種田的人完全按照朝廷的要求種田。
“我先申明,按朝廷的要求種田,稅收是按先皇規定的還要少半成,而不是那奸妃兒子規定的四成半,但前提是你們得照著朝廷的要求種,我也沒別的要求,朝廷派人下來怎么說,你們就怎么種,除草施肥也是如此,
如果,咱們這真能把兩季給種來收了,我先說,我收你們的租子也給你們少半成,但是我先申明,如果不按著朝廷的來,不用他們的方法,這糧食不論你們種出來的是多是少,我都會把田收回來再不租與你們,可聽明白了?\"林地主可是見過大世面的大地主。
名下良田千畝,每年收不少糧食。
他可是在奸妃作妖的時候逃到蜀州去過,他親眼見過那一年兩季收大米,時間還挺充裕的產量。
一畝田,一季產六百斤,兩季就是一千二百斤!!!
他有一千多畝田!!!
如果這里的天氣不適合收兩季,哪怕只有一季,產量也是以前的三倍,三倍啊。
想想整個都感覺有點飄。
地主自從知道周敏之打下杭州后就帶著一家老小回來朝著朝廷要回了自己家的基業。
他就一直等著朝廷頒發政令呢,當初蜀中就是那么做的。
還真讓他給等到了,去年底就發了政令,他是最先響應的那一批人。
林地主看著自家的佃戶們紛紛點頭,心里很是滿意。
他知道,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按照朝廷的方法種地,一定能夠收獲豐碩的成果,而且聽說以后的朝廷提供的糧種的產量還會繼續增加。
他想想心里就一片火熱。
佃戶們在林地主的帶領下,認真地按照朝廷的要求進行耕種。
他們精心呵護著每一株秧苗,期待著它們茁壯成長。
朝廷少半成,林地主也少收半成,加起來就足足有一成,每戶人種二十畝地,二十畝地的一成收益。
他們終于可以吃飽飯了。
這樣的事情在幾個州府陸續發生。
三月初,除了北方三個州沒有種這樣的糧種和種植方式。別的地方,甚至京城附近都如此種上了稻谷。
雖然有許多的世家不甘不愿,可是誰也敵不過周敏之那張涂了毒的嘴。
不那樣種,是吧?
行,那把田都捐了吧,人都去給皇祖父守陵。
不種這糧種,是吧?
行,那稅收多收一成。
為什么?沒為什么,這是皇令。
對,這是皇令,這是王貴妃寢宮的密室里,救出來的太監拿出來了傳位的圣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