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唐家村五個年輕人進了鄉試的考場。
九月初二,唐寧的十一歲生辰。
鄉試需要考三場,每場三天。
每考完一場休息一天。
這樣考完后便是九月十一。
唐寧一家子,連唐大嫂都帶著兩個侄兒坐到了馬車里坐著村里那五個考生出來。
書院的夫子也坐了一輛馬車來。
山長的孫子也參加了考試。
所以村里人送來的五個加山長的孫子,一共六個。
今天唐家趕了兩輛馬車來,除了自己家人,還住著族長,村長家也有了自己的馬車,雖然不大,但好用啊。
從州府要回唐家村可不遠呢,馬車好歹今天能到家。
要是坐牛車,今天是到不了家的。
村長家是第二戶人家買的馬車,族家第三戶,唐史家第四戶……
所以,唐家村就單說財力而言,這兩三年的的確確都靠種田攢了不少錢,再加上書院在開始分紅后,更是日子好過了不少。
當初用村里兩萬兩啟動資金,終于在兩年多以后開始有了回報。
不僅能養活書院,還有了盈余,這說明書院被管理得很好。
這一次,考試,書院一下子出了十幾名秀才,更是一舉成名。附近的想讀書的孩子都削尖了腦袋的想進青山學院當學院的學生。
畢竟那里有當世大孺周承禮,還有好些師長皆是進士和舉子。
而且學院環境很好,且安靜,吃的當真便宜又新鮮,但凡去親眼見過的沒有一個不推崇的。
“小妹,你說你兩個哥哥會不會高中。”唐大嫂第九十九次問唐寧。
可見唐大嫂這是真放在心上的,一是這兩個弟弟也是她看著長大的,真的是兩個很好的小叔子,不論哪方面,這兩孩子都十分的出份。
對她這個大嫂又很敬重,她自然是擔心兩個小叔子。
再者,如果順利,他們就可以全家都去京城洛陽,那么自己夫君也算是有了助力啊,不然自己夫君那笨笨的樣子,在朝廷怕被人欺負了去。
所以唐大嫂不管是個人情感方面,還是現實方面都是希望兩個弟弟能夠高中的。
“放心吧大嫂,我二哥三哥肯定能行,不然怎么對得起他倆那腦子啊。”唐寧笑道,今天全家出動來接哥哥,期間休息一天都沒回家,唐寧直接在酒樓里包了一個院子給哥哥們準備休息的地方。“
所以其實這十一天,除承考場里的時間,在酒樓里兩兄弟過得還是挺舒服,主要那酒樓早就被唐寧給提的意見管理成了,熱水二十四小時有人準備,吃飯可以送到院內,院子外面都是滿眼的花草樹木。
住在那里真的很放松。
還別說這兩個人是有武功在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