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出了三日后,進行殿試。
決出一二三甲。
一甲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取第四名至二百名,封進士。
三甲,即第二百零一名至三百名,封同進士。
不論是進士也或者是同進士,也就是說,上了這個榜,就有官做了。
唐寧再忙,這第一天送哥哥們進考場是必須在的,而且貼心地給大家準備了小爐子和博餅,只要用熱水發一下或者用火烤一下就會發軟的面餅。
唐文遠,唐文斌,唐史,周子浩一同進的考場。
唐寧等哥哥們進了考場也就知道沒自己啥事兒了,便回家換了身便服和唐大嫂講了聲要出城幾天去巡查自己莊子育的苗長勢,以及田地都有沒有按自己的要求下肥。
大司農業得知唐空出城,也坐著馬車趕了過去。
大司農可是個對田地有著極其熱情的小老頭子,他對于南方能產兩季水稻非常感興趣。
到了之后就和唐寧開始巡查,還讓人跟著拿著筆紙,該記的記著。
唐寧就覺得甭管人家多大的官,多大的年紀,就這學習態度就讓人很欣慰:“司農大人,您看,到時候插秧一定要中間留著條通風的道,這樣便于水稻的通風,等它們開始揚花了后
也能借著風吹傳播花粉,傳播花粉的作用就大了,讓這大米更好的成長,待到下一季,就可以用來做種糧,再者,這中間留了空隙,還能養不少的魚,我準備我的莊子上全給放魚苗。
一畝大約五十尾的樣子,一開始不能放草魚哦……”
唐寧講了很多,有些口干,唐英拿著隨身帶著的水壺便遞了過去,“小姐,喝些水。”
唐寧接過來喝了一杯:“司農大人,這三月了才這么點溫度,怕是以這樣的天氣,洛陽這看來很難種植兩季水稻,如果是這樣,我們就盡量把這附近的產量提上去,至少讓咱們這里人先吃飽了。”
聽著前面的話,大司農陳肆心下嘆惜,但也知道種植水稻需要看天氣的,天氣太冷這水稻也不會長。
后了后半句話又覺得挺安慰的:“寧姑娘說得是,至少讓我京城周邊的百姓吃飽了,不,水止周邊,我已經把我們的育苗方式傳到了附近幾個州,
這幾個州都會按照我們的方式種植,所以如果我們的產量提上來的話,他們也應該可以提上來。”
唐寧眼睛亮了亮,這位大司農真的是為民做實事的好官。
不像有的官員一聽這里不能種兩季水稻便會產生出質疑,一點兒不考慮實際情況的。
“那司農大人知道洛陽周邊哪里種棉花產量得最好嗎?您家有不一樣的棉花種子嗎?”唐寧道:“下個月就是種棉花的時候了,過幾天,我想試下棉花育苗。”
大司農眼睛瞪大了,驚喜道:“寧姑娘有增加棉花產量的法子?”
唐寧搖搖頭:“并沒有,但是我想嘗試改良種子與種植方式,能提高多少就多少。”
陳肆對改進種子和種植方法一向是抱著很濃厚的學習態度,于是二人便開始了很多關于種子的話題。
二人一直聊天日西山,大司農才急忙朝著城里趕,明日可是上朝日,今天已經在這郊外待了一整天了。
和唐寧道了別,便坐馬車離開。
坐在馬車上的陳肆還在感嘆:“唉……咱們皇帝就是個明君,我就說嘛,為何會給一個從蜀地來的小姑娘一次又一次的不顧他人意見,自己給好幾次封號。
原來是這小姑娘是有真本事啊,以前一直是聽陛下的跟著她,育水稻的秧苗,前陣子我就發現了,按照她的法子育的苗,那要比上次咱們自己育的苗粗壯了不少。“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