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人回了后,互望一眼,而后消失。
唐寧繼續帶著幽州知府派來的人搭建暖棚,北地實在太冷了,唐寧感覺還在零度以下,她想,這不會是冰河氣候來了吧?
如果是,更是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種地了。
她親自示范,帶著大家一起干活,雖然辛苦,但眾人都充滿干勁。
期間,有不少農民前來觀看,唐寧熱情地與他們交流,分享種植經驗。
在唐寧的努力下,暖棚很快建成。
幽州知府對皇令陽奉陰違,卻對周敏之的手令卻嚴格執行,這才導致于唐寧在幽州的暖棚搭好了以后,整個幽州的村長都被派來這里學習才離開。
唐寧還是那句話,按她的育苗方式,沃肥、插秧,施肥,朝廷負責給糧種,等收了谷子以后再還糧食到官府,且減稅半成。
幽州百姓一聽,哪有不應的。
以前在這里都是文王的天下,他說收幾成糧稅就幾成,從來沒有少收過半分,也從來不給糧種,給也是高價賣給百姓,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這會子一聽來了一個郡主,原本是知府大人讓大家去參加的學習新的插秧方法,可是去了后聽著郡主講得頭頭是道,還表示嶺南那邊按她的種植方式畝產一開始就有六百斤。
現在已經達到九百多斤。
按這樣的方式,他們北方四州也有可能達到這個產量。
百姓們這么一聽,哪有不應的。
四月初。
幽州按時插秧。
經過多方查看,確定幽州百姓都是這樣去育苗插秧后,唐寧又馬不停蹄地去了營州。
到達營州后,唐寧發現此地的情況比幽州更為嚴峻。由于氣候寒冷,土地貧瘠,當地百姓的春耕進展緩慢。
唐寧立刻與營州官員商討應對之策。
她決定除了水稻以外還要繼續引進一些適合寒地生長的作物品種,并傳授村民們相應的種植技術。
在唐寧的指導下,營州的農民們開始嘗試新的耕作方式。雖然過程艱辛,但大家都充滿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營州的春耕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唐寧心中略感欣慰,但她知道任務還很艱巨,接下來她還要前往中京和上京,幫助那里的百姓解決耕種難題。
一路風塵仆仆,抵達中京。
由于有了皇帝的暗衛這樣的輔助,而中京和上京兩州的知府是新派來的,早就知道唐寧的大名,配合度更是極高。
唐寧在中京和上京大展拳腳,她不僅推廣了水稻的種植技術,還引導百姓們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
因為北部的天氣寒冷,水稻的種植期比較長,所以這里糧食的口感都要比南方強很多,于是她便想著等這里的糧食收了后,找一個口味最好的地方帶糧食回去給皇帝吃吃。
看有沒有可能讓這里的人生產出來的糧食變成皇糧,讓百姓的收增加。
像她前輩子的那樣五常大米,那口感是真的香。
這次她還帶來了土豆,土豆這種賤養都能活的糧食,不需要占水田也能收獲頗豐,于是鼓勵人們大量種植,并教他們制作土豆的各種吃食方法,而在上京,唐寧則看中了畜牧業的潛力,她指導牧民們改善養殖方式,提高牲畜的產量和質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