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淵要袁寶慶和張正跟他回神兵門總壇,由神兵門的掌門親自發落。
袁寶慶毫不猶豫的道“好啊,在下久仰神兵門洪掌門的大名,無緣拜見,今日唐堂主相邀,真是得償夙愿,大慰平生啊。”
張正被袁寶慶所誣,本就心中有氣,唐淵要把他和袁寶慶押往神兵門總壇,有份不說,往返奔波,曠廢時日,妡妹還找不找了萬一她出個意外,豈不要遺恨終生將胸脯一挺,朗聲道“我沒拿你們的劍鞘,也不曾久仰貴派的洪掌門,神兵門的總壇么,那也不用去了。”
唐淵雖然少在江湖上走動,但只要報出名號,武林人物莫不尊敬有加。即便是袁寶慶,為了玲瓏劍曾經大打出手,還劍之后也客客氣氣的,不敢口出怨言。這張正年紀輕輕,公然頂撞,言語中對掌門人更無敬意,實是無理之極。
他是一堂之主,心中雖惱,不愿在眾人面前失了風采,冷冷的看著張正,暫時沒有表態。
唐淵身后的橙、黃、綠、青四劍中,綠劍上的光芒跳躍了兩下,似乎持劍人內力蓬勃,躍躍欲試。
唐淵也不回頭,將頭輕輕一低,綠光一閃,那人已躍到張正面前,大聲道“要么歸還劍鞘,要么跟我們回總壇,兩條路你選一條吧。”
張正道“我要是都不選呢”
綠劍人道“知道你是傳道仙尊,神兵門宋義領教高招”說著,劍上的綠光又在向上躍動。
喬之華笑道“何勞傳道仙尊動手,我這個傳道仙尊的弟子對付你也綽綽有余了。”
宋義側目斜倪,說道“嶗山派武功也是極高明的,請吧。”微微躬身,長劍在身前環繞一周,劍光繚繞,綠波蕩漾,乃是嶗山派海天劍法中的一招“學海無涯”,嶗山派平輩弟子間比劍較量時慣常使用。
喬之華大吃一驚,心想“這是正宗的本門劍法,他從何處學來”
神兵門不貪財物,不好虛名,對各大派的武功卻是心向往之。三山劍派之外的武林人物想得到好刀好劍,用其他方法很難奏效,若以武功招式來換,只要不是招數太爛,一般都能成功。
當年嶗山派以十三招海天劍法和神兵門換了十三柄精鋼鐵劍,事成之后,兩派都沒有張楊。嶗山派的后任掌門更是覺得劍雖好,卻不應以本門的精妙武功去換,弟子們也就誰也不敢再提此事。傳到喬之華這一代,已對當年劍招換劍的事全然不知了。
宋義見他呆立不語,劍上內力一旋一轉,“波”的一聲,激起一朵碧綠色的浪花,笑道“怎么,不肯賜教嗎”
喬之華定了定神,問道“你怎么會使海天劍法”
宋義道“神兵門會使的劍法多了,豈止這一路海天神劍。”
張正聽他話中之意,似乎會很多種劍法,那么雜而不純,威力反而有限,低聲道“喬兄,他還年輕,學的劍法越多越亂套,不用怕他。”
正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喬之華笑道“神兵門會這么多劍法,干脆改名叫做神劍門好了。”說著,也是一招“學海無涯”使出。兩人的劍招相似,但喬之華的劍光層層疊疊,猶如書頁翻滾,意境上比宋義高出許多。
宋義見他在這一招上有此境界,心中也甚佩服,說聲“好功夫”長劍向前一送,無聲無息的攻到喬之華身前,乃是一招“泥牛入海。”
喬之華不敢怠慢,以一招“海涵地負”相迎。雙劍相交,宋義的劍上錚錚有聲,喬之華心中頓時輕松,已知他內力的運用與本派大不相同。
宋義也知海天劍法上的造詣與人家相比差得太遠,后面的十一招不再使出,長劍換為逍遙派劍法,一招“鯤鵬展翅”,劍勢如飛,向喬之華攻了過去。
喬之華仍以海天劍法應戰,天連海,海連天,劍勢如天如海,氣魄極其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