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孝服那人名叫云智深,乃是云智廣的親兄弟。秦本初回天涯海宇調兵,云智深驚聞噩耗,痛哭了一場,發誓要為哥哥報仇雪恨。
他隨著劍仙大隊歷經數日,終于飛臨了峨眉山上空。秦本初率大眾降落在金頂,向南宮玉復命,云智深報仇心切,與身邊二十多名親朋好友一商量,不等號令,徑直飛下舍身崖,要和洞中的居住的惡人拼命。
哪知自己這些人剛一趕到,只叫喊了一聲,山崖上的洞口紛紛關閉,對方竟避而不見。與云智深同來的劍仙見狀,以為是洞中人自知理虧,不敢相見,更是群情激憤,高聲喝罵。
張正聽外面眾人的聲音或高亢入云,或尖銳刺耳,俱是內功十分精湛,言辭上卻越來越污穢不堪,心想“這些劍仙好沒涵養,就算是來尋仇的,也不必這樣口出惡語,自墜身份啊。”
云智深等人叫罵了一陣,對面關閉的山洞中無人現身,也無人應答。各人功力既深,目力也是極佳,漸漸注意到張正等眾人待敵的那個山洞,此山洞極大,留出的通風口較多,整齊的排成一排,共有一十三個。
眾人雖看不出山洞的洞口所在,但通風口如此之多,料想是個非比尋常的大洞。一名劍仙大聲道“魑魅魍魎,不敢見人,我到近處看看。”說罷,拔劍在手,一道白煙,向一排通風口中,正中間的那個飛去。另兩名劍仙怕他有失,從陣中飛出,緊隨其后。
三人一前二后,轉瞬間飛到距通風口丈許的距離,最前面那人長劍伸出,想要搭在通風口上,方便繼續向內窺看。便在此時,一條長槍自孔洞中毒龍般竄出,直奔那名劍仙的胸口。
那名劍仙明知洞內有人,鄰近通風口時便加了十二分小心,眼見長槍刺到,左掌一翻,抓住槍桿,向后用力一拉,同時右手劍不再搭向通風口的邊緣,而是貼著槍桿,向前疾進。
通風口后的那名長槍手,感覺身子被一股大力牽引,疾速撞向面前的巖壁,急忙左足踢出,抵在壁上,與這股拉扯之力相抗。但槍桿上傳來的力道甚大,他手足并用仍難抵擋,身子稍一停頓之后,繼續向巖壁上撞去。
立在通風口后的弓箭手因見對方只有三人攻來,沒有著急放箭,想著讓長槍手先迎敵,待敵人退走時再亂箭齊發,制敵死命。哪料對方武功之高,出乎意料,一招之間便要奪走同伴的兵刃。再想發箭,長槍手的身子已經搶到了前面,遮住孔口,無法瞄準,只得伸手拉住長槍手腰帶,運勁回拉,助他脫困。
這二人只顧著與敵人爭奪長槍,不防敵人的長劍趁虛而入,等長槍手看到劍尖上閃出的一點寒星,想要松手棄槍,已然不及。
眼看他一條手臂將要傷在對方的劍下,千鈞一發之際,身后兩柄飛刀及時趕到,擦著他的腋下穿過,從通風口射了出去。
通風口外的那名劍仙,長劍一招“順水行舟”,已經攻進了通風口內,忽覺眼前寒光閃動,兩柄飛刀射到。他在一瞬間已看出這兩柄飛刀不僅速度極快,更兼尾部微微擺動,似乎能在最后時刻變換方向,不敢伸手去接,也不敢用劍格擋,左手在槍桿上猛力一推,身形滴溜溜直轉,向左側疾速旋開。
他身形的左方排列著六個通風洞口,當他的身子旋到之時,里面站立的長槍手挺槍直刺。但他催動內力,越轉越快,每一槍都是貼身而過,雖險到了極處,卻是槍槍落空,未能傷他分毫。
最先向敵人進攻的那名長槍手的槍桿被對方橫擊了一掌,撞向通風口側面的巖壁,震得他雙臂劇痛,五臟翻騰,同時長槍上外拉之力消失,身后那人還在用力向后拉扯,再也立身不穩,“轟隆”一聲,壓在身后那名弓箭手的身上,二人一齊摔倒。